第262章 小知县 第262节
书名: 小知县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这样的灌江城。

        竟然有种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的感觉。

        是他们读书人眼中的安居之所。

        学政嘴里泛酸,可从汴京来的官员们却擦亮眼睛。

        知道纪大人是个厉害的。

        但如此治下有方,他们还是头一次见!

        比之前在翰林院学的理论强多了!

        纪大人选择巡查的时机,既是带领他们迅速了解灌江府,也是因为灌江城已经安安稳稳,他可以放开手脚去看其他地方。

        不少人对接下来的巡查多了兴奋,更是掏出小本本,他们要跟纪大人学习!

        刚开始是兴奋的。

        可去完第一个县城之后。

        不少人眼中只有疲惫。

        三天时间走到第一个抽查到的县城,当天都没有歇息,也没有吃当地知县摆的宴席,反而请了当地老人来吃。

        他们则自己吃了简单的饭菜,就按照之前分的小组,去往各个村里了解情况。

        纪大人还规定。

        一看农田,二看水源,三看居住环境,四看当地学生情况。

        而且还要把图册画出来,哪里有水源,哪里田地好,当地民风又如何。

        细之又细。

        看完之后,大人还会自己下去看情况,如果谁记的东西不对,知县大人也不恼,只让他们再走一遍。

        记录的东西不仅要准确,还要精练。

        什么文辞优雅,全都不要。

        学政对此还提过意见,说文章这东西怎么可以如此枯燥。

        可惜纪大人理都不理他,只让他去当地县学指点夫子,又让跟随的右训导指点县学问题。

        旁的不说,学政知识储备这方面肯定没问题,不少夫子被他一指点,茅塞顿开。

        右训导还记下当下县学所缺之物,等回灌江城之后,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当地县学教谕自不用说。

        对这些事感激不尽。

        纪炀本人看当地县衙情况,翻看卷宗,闲暇去田间亲自看情况。

        知府夫人则带着大夫医女们在城郊空地上开义诊。

        他们大概是最受欢迎的了。

        纪炀晚上的时候,还会看五姑娘通过义诊收集来的当地情况。

        反正头一个县里待了十二天,余下半天休息,加上来的路程,正好半个月。

        这半个月做的公务,顶上在汴京当观政进士时三个月的了!

        真的很累啊!

        大人他都不累的吗?

        跟在纪炀身边久一点的龚选,鲁战道:“咱们知府大人一向如此。”

        “这才哪到哪。”

        “去年十月那会,那才叫可怕。如今已经好多了。”

        这叫好多了?

        半个月赶路办差?

        将一个县几乎走遍了?

        新来的官员们刚想叫苦,但又想到纪炀的性格,再有他们大部分人还没有官职,这会叫苦,以后肯定累不到你,众人只能咬牙跟上。

        纪炀看着他们笑,旁边的布政使也笑,低声道:“纪大人,他们到底第一次真正当差。”

        纪炀点头:“嗯,下个地方,让他们歇歇。”

        说是歇歇,其实也就一天时间,睡个好觉而已。

        但对于跟着的官员们来说,简直要大呼纪大人太好了!

        等会,怎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

        如果大家知道现在有个东西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大概就明白他们这会的心里了?

        在他们休息的时候,纪炀看着本子上记录的一条条情况。

        还是穷,太穷了。

        跟穷相比,这里吃水极为困难。

        不少小孩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泥坑水生病。

        有三个村甚至共用一口井。

        吃水都这样,更不用说农田。

        一个个县城走下来。

        各处最主要的问题都被清楚记录。

        随行的官员们也在这两个月里习惯纪炀的进度,甚至觉得自己做事利落不少,那些没跟来的人,实在可惜,这次他们学到不少东西呢!

        越走下来,他们越佩服纪炀。

        一个汴京有名的纨绔,伯爵家的嫡长子。

        却如此能体察民情。

        还真应了那句,治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纪炀不仅安民,还能察其疾苦。

        更是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他们这些人又怎么好意思喊苦。

        等到六月初十,暂时回到灌江城,全体皮肤黑了还糙了的随行官员们,皆是脱胎换骨一般,可眼睛却透着光亮。

        什么?回来了休息?

        你舍得休息吗?

        这次巡查了四个县,还不快整理成文书交给知府大人?

        什么?大人没说?

        没说你就不做吗?

        下面县里百姓等着吃水打井呢!

        咱们早点完成文书工作,早点派人去打井啊!

        纪炀看着大家精神奕奕去做事,啧啧几声,忍不住道:“有个英雄说过,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说的真没错啊。

        什么井出油。

        难道井里不是出水吗?

        纪炀摆摆手,说的油田罢了。

        跟这些没什么关系。

        下面人都那么努力,他也不能松懈,赶紧收拾收拾,处理好这几个县的事,还有八九个地方等着呢。

        不过纪炀刚回府衙,就见门口捕快疾步过来,立刻道:“禀告知府,古博城的城主韩潇来了,在府衙等着见您。”

        “不是城主!代理!代理!”韩潇同样快步过来,看看纪炀风尘仆仆,却精神极佳,开口道,“新来的官员呢?”

        纪炀两手一摊:“人手不够,你只能继续代理了。”

        ???

        天底下,还有这样无赖的人?!

        第107章

        韩潇气急, 但也拿纪炀没什么办法,早知道他是个这样的人。

        甚至在太新县已经去了知县, 重新安排了人手, 古博城还没有动静的时候,韩潇心里已经清楚。

        不过他这次到灌江城,倒也不是为城主不城主的事。

        更重要的, 还是运送韩家的藏书。

        转移藏书,是件极为重要的事。

        韩潇想请纪炀帮忙写封书信,有纪炀的面子在, 横穿凉西州各地,应该不会有阻碍, 甚至还会得到帮扶。

        毕竟纪炀的名声在西北一带, 早就声名鹊起。

        随着灌江府的稳定, 变得格外不同。

        韩潇想着写信过来, 纪炀肯定也会同意, 但自己亲自过来,不仅能看着藏书运走, 还能表示诚意。

        纪炀当什么事, 这点要求自然满足, 甚至还盖了知府的印章, 表示郑重。

        转移藏书这种事,用官府背书也没问题。

        毕竟他家的藏书损毁一件,都是极大的损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