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书名: 穿越考科举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要是都能长成这样,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宁安州绝对会是天底下最富足的地方。

        “有了良种,就有希望。”

        虽然只有十二株稻子,但他们得到了近三千稻种。

        有了这三千稻种,一定能培育出更多稻子。

        为了这三千稻种,田老农他们,特意又开辟一块地方。

        毕竟长出来一季,可能是偶然,必须多培养几季才行。

        话又收回来,幸好这里是宁安州,气候适宜,否则试错机会更少。

        好消息接连传来。

        其中一块地,占城稻十九号二代,里面的稻子有了十足的进步。

        说是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这才培育出来的。

        一亩地的粮食,竟然高达三百五十斤,跟普通稻子差不多了。

        当然也有本地农人精心养护的结果,所以放到普通百姓那,差不多是三百斤左右。

        亩产三百斤的占城稻,足够让勤劳的农户们动心。

        一年多种一季这种稻子,等于多几百斤的粮食。

        多种一次田地,累吗?累啊!可是有粮食吃!

        宁安州的新宁人们,几乎第一时间去申请。

        他们要种占城稻!

        他们不怕辛苦!

        宁安州本地的农户则默默看看自家的牛。

        那些新宁人们,家里大多数没有牛,还那么积极,他们这些宁安州本地人有牛有农具,怎么能落后啊。

        纪元培育出来的占城稻,心里一阵激动。

        这距离现代稻子自然相差甚远,甚至跟普通稻子比,那也是不行的,产量绝对没有宁安州日常种植的稻子产量高。

        如今宁安州普通稻子,已经能达到一亩地四百多斤,水渠肥料农具的提升,一亩地四百多斤,甚至只是均产。

        可占城稻的好处就是,能让一年之内,多种一季稻子。

        对当地来说,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在什么时候,都是真话。

        别看外面正在卷橡胶。

        但卷来卷去,还是要回归耕种的。

        “继续培育。”纪元道,“我们一定能种出来更好的稻子。”

        “是!”

        “没错!”

        “一定可以的!”

        官田众人激动道。

        他们一群人在农田里忙了许久,忙到很多人都说他们不像官吏。

        还说田老农他们,被官府调过去,还是要种田。

        现在呢?

        现在看看,他们到底做出什么贡献!

        种田怎么了,种田才是万物根本!

        他们试验田都标注到五十多号了。

        以后说不定还有五十多代。

        总之,他们会一直种下去。

        纪元看着,对刘同知道:“只要有他们在,宁安州就会安稳。”

        以后的宁安州,不在于他,也不在于任何某个单一的人。

        只在此地的稻种,在此地的百姓,此地的农人。

        刘同知则道:“不用安慰下官。”

        “您确定什么时候走了吗?”

        “下一个任期会去哪?”

        纪元并不知道。

        他可以提前选。

        但他准备回京城再说。

        一般来说,有两个选择,他把自己想去的地方告诉李首辅,李首辅帮他处理好调令的,到时候直接从这个任地去往另一个任地。

        期间不用回京城,对官员来说很是方便。

        但纪元准备回去一趟。

        可能,还会回来?

        不一定是宁安州。

        但可能会回来滇州府某个地方。

        不过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刘同知叹口气,他还是发愁啊。

        也就是宁安州百姓们还不知道这回事,等他们知道了,只怕要闹翻天。

        其实不光本地官员们关注这件事,就连附近几个州府都在打听。

        纪元虽然在宁安州当知州,但对他们周围都有影响,还是积极正面的影响。

        武新府跟滇州城那边,一边担心纪元一走,橡胶作坊还会有变故。

        另一边则是别的心思。

        纪元如果不排斥滇州府的话,要不要到他们那做事?

        直接做个府衙的同知,绝对也是高升。

        宁安州的百姓都不知道,他们的知州大人任期还没到,已经被各方“预定”了。

        如今宁安州百姓要面对的。

        便是本地有史以来,第一次夏税。

        此次夏税,收的是人头税。

        等到秋税的时候,要交的便是田税。

        就在各家准备好银钱,粮食,布匹的时候。

        本地的橡胶作坊,染布作坊忽然宣布。

        本地一部分人的人头税,由他们来交。

        当然了,必须是家里种田的。

        准确来说,所有农户的人头税,这两方包圆。

        程亦珊所在的印刷作坊在听说这件事后,也来凑了一份。

        她们的印刷作坊刚刚开始盈利,但她明白其中的意思。

        经商的,做买卖的,赚取大利润的,要自动让利。

        为的,大概还是稳定本地的农业。

        他们这些人不事农业,不种粮食,还要吃粮食,便要有自知之明。

        宁安州上下百姓,都觉得不敢置信。

        人头税就这么免了?

        不对,是有人代交了?

        啊?

        这也太好了吧。

        此事自然有纪元插手。

        他过手本地账目,自然知道本地橡胶盈利绰绰有余。

        让本地橡胶作坊,染布作坊割肉,他们肯定心疼。

        可此事也必须要做,你们挣大钱,做大买卖。

        另一边,农户们提高粮食产量,粮食价格又便宜了,那不种田的人,岂不是过得很爽?

        所以,这个人头税,他们必须出。

        或者说,想要在本地做橡胶买卖,他们就要出。

        甚至滇州府的所有橡胶作坊,以后都要如此。

        他们或许有不满,但全都淹没在农户们欢呼的浪潮当中。

        这些农户们可不是松散的一个个人。

        里面还有伐木会的各个成员,所以即使纪元走了,同样能彼此牵制。

        秋日的田税或许没办法,也只能提高产量,减少农户们的损失。

        但这些杂税,纪元要想办法给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