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书名: 穿越考科举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两个县令面面相觑,他们给的价码已经很好了啊!

        差不多都占了各自成本的一半?

        这就是双方算成本的方法不同了。

        这两地根本没有核算任何人力成本,默认宁安州也好,他们两地也好,都要征免费的徭役来修路。

        反正修路是利好百姓,让他们修,肯定没问题。

        而纪元这边的算法,是认认真真,要给劳工们工钱的。

        所以纪元算起来的成本更高。

        两个针锋相对的县令,大晚上坐在一起,忍不住吐槽:“这不是胡闹吗。”

        “修路这种事,肯定要征徭役的啊。”

        “他们宁安州五十年的免税,在去年就到期了,该按正常的征徭役了吧。”

        “谁把人力算上啊。”

        “按他那么算,咱们还要多出多少银子?”

        可话说完,两人看看对方。

        多也要出啊。

        这已经不单单是条路,更是双方的竞争。

        纪元,还真给他们出了个大难题。

        想着纪元直来直去的性子,永临县的县令干脆直接去问。

        第二日一早,就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哪有徭役还给钱的,给饭吃不就行了。”

        “再说了,路修好了,当地百姓也能受益啊。”

        放在现代来讲。

        一条通往外面的路,当地百姓确实可以受益。

        但这是古代,是人员流通并不大的古代。

        纪元似笑非笑:“真的吗,真的是百姓受益更多,还是商会的人受益更多。”

        如今来往频繁的,都是商贾。

        并非说商贾不好,他们也为各地的繁荣跟连接做出巨大贡献。

        可他们是道路修好之后,最直接的获益者,否则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兴奋?

        无利不起早,对谁来说都一样。

        纪元也没把永临县的县令往外推,而是直接道:“天齐国本就重农抑商,难道我们要维护商户利益,让本地的农户多受磨难?动农本,就是动国本。”

        纪元并非夸大其词,这确实是真实的情况。

        最后他又道:“此路修好,宁安州的橡胶等物,就可以运出去。”

        此事成了,朝廷必然能看到。

        这是大实话。

        纪元也是在委婉地说,“牺牲”商会的利益,给你带来平步青云,难道不好吗?

        好吗?

        当然好!

        所以,他跟纪知州才不是对立的,他也不用跟纪知州斗智斗勇!

        他只要去问自家商会要钱就行了!

        没错!

        等出了知州府的大门,永临县县令立刻清醒过来。

        不对劲啊。

        为什么纪知州的话,那么能蛊惑人心?!

        他怎么就被带着走了啊!

        可说得又没错。

        他们让利于民不说,谁受益最多,谁就出钱,这话肯定没错。

        中午时分,昌盐郡县令也走了出来。

        脸上带着同样的怀疑人生。

        哎,纪知州说的对啊。

        等他们离开,柴烽才道:“您不是说,这些官员都跟当地商会有勾连,肯定会帮商会说话?”

        官商勾结,这是肯定的。

        可这是古代。

        这是权大于一切的天齐国。

        大多官员并不在乎那些商贾的真正利益,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高升。

        一起压榨百姓,他们乐意做。

        但跟升迁有关,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纪元并不会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站在为官的角度上替他们分析。

        纪元不好解释那么多,只好简短道:“路修好了,便是一大政绩。”

        一个漂亮的履历,对升迁还是很有用的。

        几番来回之下,双方都在出价。

        都想把道路争取在自己那边,肯定要多多出钱出力。

        一直到六月底,双方都拿出自己最诚意的价码。

        东边的昌盐郡,愿意出资三万五千两银子,再送来他们当地的囚犯,以及征收本地徭役,银钱按照纪元说的给。

        西边的永临县,直接出价三万两,等于自己出了四分之三的银钱,同样愿意把本地的囚犯送来修路,徭役倒是不出了,他们永临县今年还有别的工事要做。

        为了这条路,两个地方的官员跟商会真的是拼了。

        普通百姓们啧啧称奇的时候,都在考虑,要不要去修路?

        修路累啊,死人都是常有的事。

        可这是在纪知州的监督下修路,给钱给吃食,还有合理的休息时间。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们愿意去挣点外快。

        他们不怕出力,就怕出力不讨好。

        是纪知州的话,应该没问题?

        这么想着,不少普通百姓跃跃欲试。

        说起来,现在能挣钱的东西真多啊。

        稻香鱼,稻香鸭,还能去砍树,做橡胶,但凡勤快一点,大家日子都会好过。

        所以宁安州跟镇南关的百姓们在犹豫。

        而昌盐郡跟永临县的百姓们则在踊跃报名。

        眼看四个地方的人,人在为这条路兴奋。

        纪知州到底修哪条路啊!

        快有消息了吧?!

        七月初,从四地交汇处的通远镇传来最终的答案。

        那就是,两条路都修!

        同时修!

        年后镇南通往宁安的路修好,便立刻动工。

        叶大人跟程大人,已经在启程绘制修路图了!

        啊?!

        都修!?

        说好的只修一条呢?

        等会。

        纪知州从未说过只修一条。

        他见到两个地方县令的时候,态度甚至都是一样的。

        这个假消息怎么传出来的啊。

        四地交汇处的通远镇地方官一屁股坐在地上:“是我说的?”

        他好像被误导了啊!

        就是,就是纪知州模棱两可说了,只修一条路,他收了两地的好处,就讲出去了。

        面对纪知州了然的目光,这位地方官感觉自己脖子发凉。

        纪知州早就知道他收了昌盐郡跟永临县的银子,所以一直通风报信。

        但纪知州并不拆穿,反而利用他传递或真或假的消息?!

        他们一群人,被十七八的纪知州耍得团团转?!

        消息传出去。

        两地县令跟商会既傻眼又觉得了然。

        也是,纪知州做事的风格,不就是这样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