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书名: 穿越考科举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可话又说回来。

        真等到橡胶商会成立,镇南关的那位将军,能不眼热?

        到时候会不会还有幺蛾子啊。

        这还真是个隐患。

        到时候要么他们出血,要么宁安州出血。

        镇南关的事,像是悬在其他货商们心中的刺。

        可他们再来到宁安州。

        怎么回事!

        你们还是不着急吗?!

        镇南关那边,就不怕他们捣乱?

        纪元笑而不语。

        背后的势力们也在暗暗努力。

        他们现在着急的是另一回事啊。

        从春耕开始。

        纪元就让人统计宁安州如今的人口,如今的耕牛。

        整个宁安州一共二十七万人口。

        原本是三十七个村寨,之后加上最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村寨,正好是四十八个。

        这么多村寨,人户数量则为三万八千五百七十一户。

        而平均拥有耕牛数量呢?

        则为二十七户一头牛。

        也就是说,整个宁安州里,只有一千四百多头耕牛。

        这个数字过于少了。

        想当年,建孟府正荣县,二十户一牛头,就让那会的林县令愁得头秃。

        他走的时候,终于变成六户一头牛,这用了近五年的时间。

        再有后来的聂县令,算是跌跌撞撞跟着做,终于变为四户一头。

        前后加起来,竟然差不多十年时间。

        不算就罢了。

        一算,只觉得时间漫长。

        宁安州的情况甚至更糟,二十七户一头牛,简直可怕。

        最清楚这些事的安大海一边皱眉一边道:“本地的耕牛品种虽然不错,但养的不算好。”

        “要么引进更强壮的种牛,要么换其他品种。”

        “从养殖场搭建再到繁育,保守估计,三年内能起步。”

        安大海作为正荣县远近闻名的兽医,他这样说,那必然是有数的。

        而且三年的时间,也不算太长。

        但这说起来,也只是繁育起来而已,真正让耕牛能劳作,还要再等两年。

        再让本地百姓都得到耕牛,少说也是十年起步。

        这甚至算快的了。

        纪元听大海汇报之后,便心里有数。

        镇南关的事告一段落之后,他便一直在找合适的地方搭建养殖场。

        一连跑了十几天,终于确定下五六块不错的地,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安大海跟着走了这么久,见纪元终于点头,开口道:“那我们准备招人,开始搭建养殖场?”

        耕牛这种重要的工具,必然越多越好。

        不管是以后拉货用,还是耕田用,当地不可或缺。

        纪元却摇头:“太慢了。”

        确实很慢,但那也没办法。

        安大海道:“没办法,养殖本就是慢功夫。”

        “而且说实话,此事交给我自己,肯定是不成的。”

        安大海说明情况。

        他是懂牲畜的病症,但饲养,接生,配种,这些环节却不怎么会。

        再者,怎么开设一个养殖场,他更是不懂。

        没办法,术业有专攻。

        大海这个年纪,能治好大部分牲畜的病,已经很好了。

        所以这部分人都需要补充。

        纪元何尝 不知道这些。

        但人手这个事,确实是个难题。

        他连办官学的人都没找到。

        纪元放下手里的文书,说出自己的想法。

        “或许,还有另一种方法。”

        什么方法?

        技术也好,养殖场也好,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这都是没办法的。

        刘同知也是同样的想法。

        或者说,他们纪大人真的有别的方法?

        纪元直接道:“联系一下滇州府几个比较大的养殖场,看看他们有没有兴趣,来宁安州开个分厂。”

        等会。

        什么东西?

        什么分厂?

        纪元继续道:“那这六块地的资料都做好,哪里有水源,哪里适合放牧,哪里可以获得牧草。”

        “哦,对了,有些不方便行走的地方,就说我们会在这附近修路,到时候肯定方便通行。”

        如果是后世的人听到这,大概已经明白纪元的意思了。

        纪元的意思便是。

        招商引资!

        宁安州缺什么?

        缺养牛的,更重要的是缺养牛的技术。

        养殖行业可没那么简单,普通人进来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既然其他地方有先进的技术跟经验,直接拿过来是最好的。

        比如说纪元好友李廷家里。

        李廷家的继母就是靠着养殖的技术,在本地迅速崭露头角的。

        当年要不是她认识青储料,他们的生意都没那么容易打开。

        而青储料,只是养殖行业里小小的一环罢了。

        与其从头开始,不如寻求其他地方的帮助。

        想宁安州的产业支柱已经够了,不仅够,还很牢固。

        像养牛这种需要积累的行当,不如请其他养殖场过来。

        对双方来说,皆是合作共赢。

        纪元把自己的想法一说,众人瞳孔地震。

        这也行吗?

        他们还以为宁安州这边要从头做起啊。

        纪元道:“天齐国那么多养牛的,牛贩子也好,养牛场也好,肯定会愿意过来的。”

        “咱们这里,可以说潜力无穷。”

        如果在一年之前,肯定是没人愿意来的。

        都知道宁安州穷啊,而且宁安州那么远,跟滇州府其他地方接触的也少。

        可现在还用说?

        眼看宁安州就要发迹了。

        再者,当地的牛羊那样少,一看就是“空白市场”。

        可以说只要把合适的牛带过来,便能发一笔大财。

        把养殖场开在这边,虽然有风险。

        可问题应该不大?

        当地的知州,可是纪元啊。

        再者,宁安州的风土人情十分不错,当地人和善,手头慢慢也有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