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书名: 穿越考科举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这确实帮了蔡丰岚大忙,他也婉拒了殷博士的帮助,算是承了周家好意,不出意外他们两家好事相近。

        但越是这样,蔡丰岚的压力也越大。

        他家境一般,必须靠自己考出功名,才能更好娶周家妹妹,也对得起大家的看重。

        李锦家更不同,他爹娘都亲自来了,一路过来,带了不知多少东西。

        李锦他爹娘来了之后,还专程感谢了纪元。

        本想着他自制力不够,到了府学见过世面,手里又有银钱,说不定会如何。

        所以让家仆时时看护,当然也没瞒着李锦,就是想知道他的近况。

        没想到李锦写的信件里,说他吃的住的都好,时时还能放松,让爹娘不用担心。

        可家仆给的信件却是。

        少爷每次卯时正刻起来,还觉得自己是不是偷懒了。

        一直读书到辰时,去府学上课,一日满课,晚上回来同好友吃饭,也要讨论功课。

        直到晚上亥时才休息。

        稍微放松一下,顶多是去北市酒楼吃顿好的。

        翻译一下就是,早上六点起来,上一天的课,吃饭还要讨论学习,晚上九点才放下书。

        唯一的休闲活动,就是吃点美食。

        最开始,李锦爹娘以为他刚来府学,所以勤奋。

        谁料一坚持就是三年,这三年基本都是如此。

        唯一去逛街,也是东市第一街,那是卖书的地方。

        天啊,他们的儿子。

        怎么这么辛苦。

        期间李锦他爹趁着有事,过来看过他几次,他娘亲却是没来过的。

        所以此次乡试,一定要过来陪着。

        在家里的时候,家族还说李锦是个贪玩的性子。

        如今说起来,已经是家族里最努力的了,他跟李勋,就是所有同龄人的噩梦。

        李锦爹娘还安慰过自己,是不是家仆写得夸张。

        真过来陪着住两日,就知道不是夸张。

        李锦租的院子不大,就两个房间,爹娘来了之后,他干脆搬到书房里,把主卧腾出来,自己吃住就在书房。

        看着满书房的纸张,还有各类笔记,以及早上他们都没起,儿子已经跑完步回来。

        这?

        是他们儿子?

        脱胎换骨了啊。

        但看着看着也觉得心疼,本想说搬个更大的院子,也被李锦拒绝了:“读书的地方,不在乎多大。”

        “临近考试,在哪都一样的,太舒适的环境反而不适合读书。”

        这不是他们儿子!

        这是纪元的复制品!

        李锦自己都愣了下,忍不住道:“算了吧,我跟纪元比,那还是不行的。”

        “对了,他就在栖岩寺,你们可以去那边逛逛,也算山林秀丽,里面香火虽然不旺,但环境不错。”

        说去就去,两人专门挑了个放假的日子,早早过去礼佛,送些东西给纪元,还有李锦其他同窗。

        从城内到城外,快步要两刻钟。

        他们以为自己去得够早了,但寺内的小沙弥道:“他们已经读第二遍书了,应该可以见客。”

        说着,小沙弥带他们前去。

        简陋的禅房外,是三个读书的年轻人。

        其中最英俊最年轻的,大概就是纪元?

        他一边读书,一边记了笔记,手边还有一幅半成品的画?

        问过之后才知道,那画是纪元的解压工具!

        读书读累了,就放空心情,画几笔。

        这叫放松心情?

        “嗯,不去想其他的事,可以随便画几笔。”

        李锦他爹往前走两步,这叫随便画几笔?!

        呵呵。

        那他这个爱画画的人,以后不能说自己爱画了。

        他们身后还带着小厮,手里提着不少东西,让纪元他们务必收下:“你们是李锦的朋友,也算我们夫妇俩的晚辈了,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吧,你们现在专心备考才是。”

        纪元,蔡丰岚,白和尚谢过,李锦爹娘又在附近游玩一圈,这才回去。

        回去发现,儿子还在读书,干脆又去看看侄子李勋。

        李勋虽是跟着正荣县其他人,一起住在刘家酒楼,但房间被李锦他爹特意升成最好的房间。

        他们还没进去,就听到里面背书的声音。

        这,这怎么又在读?

        算了算了,他们夫妇还是逛街去吧,不耽误学生们读书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李锦爹娘包揽了大家所有物件,甚至专门买了冰块让考生们使用。

        一直到七月份,考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这期间,有个好消息传来。

        京城四月的武举结束,成绩在五月份出来。

        武举一共五百多人参加,就在京郊举行,最后选出四十人中举。

        建孟府过去的学生里,一共中了三人。

        名次最高的,为二甲第四名,也就是全国第七名,邬人豪。

        听说他很得皇上喜欢。

        十六岁的年纪,却天赋异禀。

        要不是文化成绩差了点,估计能进前三。

        武营也考中了,二甲第五名,全国第八,成绩斐然。

        刘军是三甲二十一,全国第三十四。

        全国只取四十,建孟府就能中三个,还有两个前十的。

        这成绩,学政已经笑得露牙了。

        左右训导也松口气。

        不管今年文举成绩如何,他们的压力都会很小。

        而这个消息,又是谁送来的呢?

        今年的监临官朱吉胜朱大人。

        这位朱大人是京城翰林院学士,兼户部礼司主事,从三品的官员。

        他从京城过来,还顺便带了武举成绩的好消息,算是给建孟府道贺。

        今年监临官的风格,跟去年徐大人完全不同。

        这人爱笑,也更圆滑,看着好像更容易接近。

        听他说,武举的考生们暂时还不能回来,因为京城秋狩在即,大家还要跟着秋狩呢。

        不过朝廷的赏赐很快会下来,让他们各家不用担心,落榜的学生也会近日归来。

        旁人听武举的消息,是听个热闹。

        今年准备文举的考生们,则完全是紧张,又有些期待。

        监临官来了,说明考试越来越近。

        再看看人家武举的人,名次都出来了。

        真羡慕他们啊。

        甚至还能留在京城陪着皇亲国戚们秋狩,他们想都不敢想。

        武举考了举人,就能那么被重用。

        他们这些文举,还要考举人考进士。

        真不一样啊。

        换而言之,让他们一次武举等八年,他们也等不起。

        单说今年推迟考试,延长考试时间,都让各地出现不小的波动。

        各有各的难处。

        七月份一过,八月天气渐渐凉爽,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

        纪元的书读了不知多少,各路文章看了千篇,文章的毛病也被学究们反复纠正。

        一直到八月十五,中秋这日,考生们终于能暂时放松心情,过个中秋佳节了。

        由李锦爹娘张罗,大家在北市酒楼里赏月吃席面。

        基本上熟悉的朋友都喊上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