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书名: 穿越考科举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这哪行啊。

        就算背了,也不知道原文是什么。

        又有什么意义。

        时间就那么多,背四书已经很吃力。

        再加上根本理解不了的时文,纪元都有些佩服安小河,是怎么背出来的,这跟背天书又有什么区别。

        安大海下意识道:“是啊,赵夫子最重我们的基础,纪元也说赵夫子必然会多考默贴。若文章本身都不会背默,更不可能理解意思,也不可能根据文章的含义,有自己的见解。”

        赵夫子听到两人的话,暗暗点头。

        那边安二娘子已经羞愧难当。

        她确实急功近利,想要安小河拿第一。

        没想到却成了这样。

        可,可她弟弟的文章,难道真的不如纪元?

        赵夫子把试卷后半部分拿出来。

        四书义题。

        赵夫子拿出纪元的三篇文章,轻声叹道:“纪元的文章,行文先不论。”

        “其中观点,远超于我。”

        正在安抚小黄的纪元抬头。

        他?

        远超赵夫子?

        做梦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天才之句。”

        “以此作开篇,已经远超于老夫了。”

        纪元猛地一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桥先生对不起!

        我成文抄公了!

        第17章

        第17章

        接下来半个时辰,就听到赵夫子对这句话翻来覆去的夸,甚至还想让纪元把这首诗给做完。

        纪元闭口不言。

        他也忘了,郑板桥先生还不在啊,他那首老少皆知的《竹石》还未写出来。

        这首诗跟其中一题很接近,纪元下意识用了它做开篇,做题做到头昏脑胀,谁还会想到这些。

        不管怎么样,在其他人眼中。

        第一部分的默贴也好。

        第二部分的四书义题也好。

        纪元是绝对的三月大考第一。

        二月三月,他都是第一了。

        按照他的天分,想来接下来也会如此。

        考县学的名额,他已经拿到一个。

        悻悻离开的安二娘子只好离开。

        走之前,赵夫子还告诉她,必须先背四书五经,其他的要放放。

        学习要一步步地来,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这话说得跟纪元差不多,让安大娘子只觉得高兴。

        看来她请纪元在家里做事,果然没错!

        若不是赵夫子的母亲又咳嗽,估计还会再夸下去。

        赵夫子看着纪元他们离开的背影,照顾好老母亲后,又连夜写了封书信送到县城。

        纪元写的这句话也被他放入其中,邀请好友们一起品鉴。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有士气的诗句了。

        士气二字,尤为艰难,没想到能从一个小童身上找到。

        离开赵夫子处,安大娘子说什么都不让纪元离开,让他去自家吃饭。

        连着两次帮大海考了第二。

        她真的高兴啊。

        纪元想着她家公公安大户抠门,故而不想让她为难,还是婉言谢绝,跟着把安家的两头牛送回去,自己便离开了。

        没想到第二日上学,安大海竟然偷偷摸摸过来,塞给他几篇文章,还有一本书:“快看,不要告诉别人,我给你看了。”

        啊?

        这是什么东西?

        纪元原本就在窗外,他翻阅其他东西,也没人知道。

        只见书上写着《文公集注》,里面是对四书五经的批注和解析。

        用词典雅,行文规范,让人看了醍醐灌顶。

        剩下的五篇文章,便是时文了。

        都是四书义题的时文,下面落款为化远二十八年建孟府乡试解元张利锋,还有亚元,经魁的文章。

        解元就是乡试第一的意思。

        亚元为第二。

        第三到第五都称经魁。

        至于化远二十八年,便是三年前的乡试。

        这是上届乡试前五名的文章?!

        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中的佼佼者。

        想来这就是安小河舅舅从府城寄过来的“课外资料”。

        但这也太离谱了。

        安小河不过刚从蒙学转为经学,别说秀才,甚至连秀才考试资格都没有。

        差不多等于幼儿园刚升小学。

        就让他背中举了的文章,让他背高考范文跟阅读理解。

        这不就离谱吗!

        小学生去背高中生的文章。

        谁听谁离谱。

        倒是《文公集注》确实是好东西。

        甚至是可以放在手边,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的东西。

        纪元心中腹语,手上也翻了几页。

        机会在眼前,不看白不看。

        眼前一片阴影笼罩,纪元下意识一抖,一种莫名熟悉的班主任气息来临。

        不知什么时候,赵夫子走到了窗外。

        赵夫子本以为纪元在走神,又扫了眼他桌子上的东西,这才道:“先抄录。”

        抄录?

        对啊!

        现在也背不会!

        不如先抄!

        纪元立刻动手,一整天的时间,都在抄这本《文公集注》。

        好在字数不算多,紧赶慢赶,也算抄完,那字迹却只能自己看懂了。

        纪元把书还给安大海的时候,低声道:“那我也算欠安小河一个人情了。”

        谁料安大海道:“这书是爷给我看的,他说一家人不能藏私。”

        安大户一家四十多口都不分家,各房都有差事,明显是以公为主,这也不奇怪。

        “但他说不能给外人看。”

        这指的自然就是纪元,所以要偷偷摸摸的。

        古代书本金贵,不让人看很正常。

        “可今日上学前,安小河过来像是提醒我,你跟纪元关系那么好,不给他看看吗?”

        啊?

        这,这安小河是故意的?

        安小河正好路过,压低声音:“算还你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