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阮文因为之前受伤的缘故,最近除了做实验就是继续写茱莉亚小姐破案,课外生活库早了些,尤其是在陶永安帮着李教授干活又把自己晒成了黑炭头后,这种对比就越发的明显。

        五月下旬的时候,阮文趁着周末回了趟安平,主要是去王家沟看那偌大一片黄麻地。

        王家沟村口的知青大院空了下来,村长瞧着阮文看向那边,解释了句,“今年三月知青都回城了,说起来头些天小祝知青还回来了一趟。”

        “是吗?”阮文没有什么好奇心,她更关心地里的黄麻长势。

        黄麻种子较小,所以栽种时对土壤要求高,播种前需要把地整细耙平。

        这是个细致活。

        “就五月初栽种的,现在产不多一拃高,我记得阮文你说过这东西喜欢湿热天气,估摸着到了六月份,长得就快了。”

        橘生淮北则为枳,黄麻本是亚热带和热带作物,不过来到北方也同样能存活,而且还可以利用北方的气候特点,延长其营养生长期,增加纤维含量。

        去年阮文种了好几茬黄麻,观察了一拨又一拨,最后这才得了初步结论。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她栽种的样本少了些,数据不够精准。

        作物的栽培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一季一季的来培育出最优的种子。

        阮文并不着急,毕竟国内市场还没开发出来,着急也没什么用。

        慢慢来,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脱贫致富也不是一年就能搞定的。

        去见了见老支书,阮文也没留在村里吃饭,她还得赶火车回省城,实在耽误不得。

        回到了省城,刘五斤正在车站那里等着。

        “久等了。”阮文一早就安排好了,让刘五斤来这边接自己。

        “没有没有,你这么赶时间,吃饭了没?要不先去吃点东西。”

        “先回学校吧。”随便去食堂吃点就行,阮文也不挑。

        路上刘五斤蹬着三轮车和阮文闲聊,“你最近要出去的话就跟我说声,最近城里头不太太平。”

        阮文有点没反应过来,“怎么了?”

        “就街上闲人多了呗。”刘五斤回头一笑,“闲人多了就容易闹事,你女同志晚上尽量不要出去。”

        阮文蓦的想起村长说过的话,知青回城了。

        回城对知青而言是好事,他们本是城里人,自然希望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谁想要在乡下地方呆一辈子呢?

        然而回城后的工作问题怎么解决?

        当年知青下乡,就有解决工作岗位不足,维.稳的意思。

        如今这么多人一下子涌回城市里……

        阮文拧了拧眉头,“你跟他们聊过吗?”

        “聊过几句,我邻居家有个就是刚回来,找了关系想进个厂子工作也进不去,我说你不如跟着我一起蹬三轮车,人家不太乐意。”

        刘五斤觉得,那家伙跟自己当初一样的游手好闲,再这么下去怕不是要走自己的老路。

        他遇到了贵人,有阮文帮忙能重新做人。

        他那个邻居,有这个命吗?

        刘五斤本就健谈,阮文问了一句,他恨不得说十句,倒是让阮文对当下的情况有所了解。

        “阮文,你们工厂还招人吗?”

        “这我可不清楚,得问陈厂长。”

        刘五斤觉得陈厂长比阮文还难说话呢,尤其是眼睛往下一滑看着人的时候,有种自己所有的小心思都被看穿了的样子。

        “我就随便问问。”刘五斤嘿嘿一笑,车子稳稳的停在了校门口,“你什么时候用车再跟我说声。”

        他目送阮文进了学校,这才又蹬着三轮车离开。

        再过半小时火车站还有一趟车,兴许还有人要用车,他去碰碰运气。

        ……

        阮文刚回到宿舍就得到了个大消息。

        陶姑姑那边回信了。

        她没谈成。

        最开始谈得还不错,可不知道为什么,华纳那边似乎知道了她在和其他家洽谈,结果就黄了。

        陶永安是早晨得到的信,当时阮文刚好去了火车站。

        他索性给阮文留下了小纸条,让205宿舍的人第一时间交给阮文。

        阮文在实验室里找到了陶永安。

        虽然纸条上的字迹还算清晰,但小陶同志的心情远没有那么平静。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去找赫尔斯聊一聊看还能不能挽救一下。”

        陶永安抬起头,想要解释一句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是。

        “或许一开始就该找赫尔斯来做这件事。”在他姑姑回国,希望他们尽快签下合作条款时,他就该坚持换人。

        “这种事情哪说得清啊,不过我觉得这应该和你姑姑没什么关系,纯粹是瞧不上吧。”

        瞧不上来陶君这个黄种人的图书经纪人。

        那是他们素来的傲慢。

        “他们有什么资格瞧不上?不过是一群流氓、犯人和渣滓的后代!”陶永安的愤怒在这一刻最大,“他们有什么可傲慢的?”

        “因为他们国家强大啊。”阮文声音低低的,如今还是冷战时期,所以他们还能左右逢源。而等到隔壁毛熊家被玩死,美国无所顾忌,到时候他们的日子会更难过一些。

        阮文记得,九十年代的三大恨。

        “世界诸国林立,丛林法则是游戏规则,他们是执棋手,所以能傲慢。”

        “那我们就……就就这样算了吗?”陶永安不甘心,他听得出姑姑的无奈,不是她没尽力,而是她尽力之后却还是没办法改变什么,除了自寻其辱。

        “你觉得我是会轻言放弃的人吗?”阮文笑了起来,“还记得吗?主席说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她又是补充了一句,“小陶同志,要知道,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沮丧的人忽的眼睛一亮,“你是说赫尔斯。”

        “当然,那可是我们的国际友人。”

        赫尔斯是个极为有意思的人,上次中国之行,走之前买了一套书。

        他精通多国语言,中文不算特别好,但能勉强看懂。

        对阮文来说,契约精神就足够让她选择赫尔斯,只要他们之间价钱谈妥了,一切都好说。

        陶永安原本激动的心情又平复了下,“可是这件事已经搞砸了,赫尔斯还能搞得定吗?”

        只怕他就算是答应了,也无力回天。

        “你要相信赫尔斯的谈判能力。”阮文当即去给赫尔斯打电话,这个时间点,这位斯拉夫人应该刚起床正在吃早餐。

        德国人接到电话并不意外,不管什么时候,阮文找他都不让人觉得奇怪。

        “没问题,但是我需要一份大合同。”

        赫尔斯并不介意去美国一趟,但是这件事做成很费劲,所以他需要一个不错的合同。

        “没问题,你说。”

        早前赫尔斯和阮文的合作,一向都是阮文支付佣金。

        帮忙申请国际专利认证时,阮文给了他三千英镑。

        帮忙牵桥搭线卖机器到意大利时,阮文给了他三万英镑。

        这次,赫尔斯的要价涨了点,他不再是要一个固定数额,而是阮文合同的百分之二十。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陶永安以为阮文会跟赫尔斯讨价还价,没想到阮文二话不说答应了,“没问题。”

        跟赫尔斯交代了一些事情,阮文这才挂断了电话。

        “这个赫尔斯,之前明明没有……”

        阮文把这个德国人的胃口养大了。

        “想开点。”阮文拍了拍陶永安的肩膀,“他和我们捆绑在一起,自然会尽心尽力为我们争取。如果赫尔斯能谈下来一百万,那就算是给他二十万又如何?”

        “怎么可能有一百万。”陶永安不相信。

        阮文笑了起来,“为什么不可能啊,说不定会更多呢。”赫尔斯是圈子里的人,自然和陶姑姑受到的待遇不同。

        价钱方面嘛,可以期待下。

        书的事情交给了赫尔斯,阮文还需要做些交割,不过这会儿美国正在深夜,阮文没立马打这通电话。

        “我跟陈主任商量了,打算往美国出一批货试试看,明天你找机会给你姑姑打个电话,问她能不能帮帮忙。”

        所谓的帮帮忙,其实就是做安心在美国市场的代理商。

        陶永安听到这话一愣,他又不好意思起来了,“其实阮文你没必要这样。”

        合作就这样,有实力就合作,没实力我没道理扶贫啊。

        陶姑姑能力不济,不继续跟她合作理所当然,没必要非要再在其他地方找补。

        “我还真不是想要弥补,赫尔斯到底是男人,对女性的问题没那么了解,这种事情女人之间更方便沟通。”

        “那行吧,我明天打电话问问她的意思。”

        陶君这两天心情不太好。

        听到电话铃声时,她整个人颤抖了下。

        仿佛回到了童年时期,因为做错了事情而被母亲责备的惶恐不安。

        该来的总会来,陶君到底还是过了去。

        电话是她侄子打来的。

        果不其然的提到了更换自己的事情,“过些天赫尔斯会去找您和建明,到时候还麻烦您做好交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