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包括阮文。

        陶永安嘿嘿一笑,“你们家小谢同志工作起来六亲不认啊。”

        他的险恶用心阮文早已经看穿,“可我就喜欢他这样啊。”

        陶永安看热闹看了个寂寞,“你可真是个奇葩!”

        “随你怎么说。”

        阮文压根不在乎。

        谢蓟生的到来并没有让两位老教授停歇下来,他们继续争辩。

        过了十分钟,谢蓟生才开口打断他们,“秦教授曹教授,你们都有自己的意见,那这样好了,能不能拿出一份可行性计划书,我组织人进行评判看哪个更合适。”

        两个老教授脸上并不算是多好看,被年轻人评判?

        谢蓟生仿佛没看到两人神色的异样,“其他的教授也可以拿出你们的计划书来,我会组织老师傅们进行研究,如果哪个是有用的,这边我会申请给你们实验室调一笔科研经费。”

        他掌握着财政大权,宛如帝王一般,有生杀予夺的权柄。

        这话让工厂的会计愣了,“谢厂长,这不合规矩。”

        “你们之前倒是合规矩了,上海那边都已经投产了咱们这边还没建好,这像话吗?”

        会计登时哑巴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还是不合规矩啊。

        “我会向上面打报告申请。”谢蓟生一句话挡住了会计的千言万语。

        来自各大高校的教授们迟疑了片刻,问他,“科研经费?”

        有的性子急,直接问了一句,“能有多少?”

        要是千儿八百的谁稀罕啊。

        谢蓟生笑了笑,“我既然敢承诺,自然不会跟大家开玩笑。”

        他没有直接表明答案,但这足以让这群老师们动了心。

        谁不想多要点科研经费,可是从年初开始就有风声,要削减学校的研发经费,要学校自力更生去。

        原本高校的老师们还真不把这放在心上,毕竟过去这些年校厂合作一直很融洽,他们帮工厂研发,工厂提供经费。

        可是上面又一系列措施,大规模的引进国外技术,引外资开厂,这是要把高校给坑死啊。

        之前合作的厂子都去搞外国的技术生产线去了,因为这样有补助,谁还跟他们合作?

        学校里陷入了困境之中,去教育局说,教育局也为难,毕竟去了省里就说,“没钱。”

        现在有一笔钱就在眼前,大家都眼馋。

        瞧着谢厂长是个端方君子,不像是说话不算话的那种。

        老教授们都盘算了起来。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想如果各位能够心平气和的聊一下,彼此交换意见,说不定能更快拿出主意,越快画出图纸,设备越早制造投入使用,我这边也能尽快把科研经费申请下来。”

        谢蓟生这根胡萝卜很是有用,起码几个老头不再吵了。

        陶永安看的一愣一愣的,“小谢同志这么搞,成吗?”

        “他既然敢做,那就是有后手。”阮文笑了笑,“不然由着他们吵,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这话倒是在理。

        陶永安点头,他忽的站起身来,“那谢厂长,要是我们有高效提纯聚酯纤维的技术,是不是也能给我们拨一点科研经费啊?”

        小陶同志这是在搞偷袭!

        之前都没跟她商量。

        谢蓟生坐在那里,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当然,这次请大家来,还是希望凝结大家的力量,尽快让化纤厂投入使用。”

        陶永安嘿嘿一笑,“那就好。”

        他这一坐下,找来了他们系主任的问话,“你一个搞机械的,能弄出来这个?”

        陶永安振振有词,“我是搞机械的,可不还有阮文同志嘛。”

        机械系的严主任看向阮文,他怎么忘了,他这个学生跟阮文好的都能穿一条裤子。

        还真是有这个可能性。

        阮文把研究配方交给了谢蓟生,她还得回去上课,哪能在这边久留?

        “我跟招待所说了,回头要是有什么急事,就往那边打电话。”

        阮文笑眯眯的望着他,“那你这算不算是公器私用。”

        谢蓟生振振有词,“不算。阮文同志把这个给了我们,有不懂得地方自然得向她请教。”

        他目光落在阮文头上的那个玳瑁发夹,“有时间记得给我写信,别太操劳,时间多得是,凡事慢慢来,再病倒就只能自己熬着了。”

        这话让阮文悻悻,“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上次是意外。”

        “那我走了。”谢蓟生不便在帐篷里久留,说了几句话就离开了。

        阮文有些怅然,她倒不是儿女情长的人,只是感情来了也试着去享受。

        这般聚少离多,倒是有些柏拉图了。

        脑子里产生这个念头时,阮文笑了下,怎么又在胡思乱想了呢。

        深呼吸了一口气,阮文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谢蓟生走了没多大会儿,他身边的警卫员就是跑了过来,拎着一兜驴打滚,“厂长说,辛苦大家特意跑一趟,这是本地特产,可以带回去尝尝。”

        大家都有。

        陶永安在车上感慨,“我一直觉得小谢同志是那种不苟言笑行为古板的人,没想到处事还挺圆滑的。”

        他们这些纯属参观的走得早,大部分学生和老师都留下来,不把这机器折腾出来不算完。

        “可惜上海那边的化工厂跟这个设备不是一套,不然的话倒是可以去看看,说不定不用那么麻烦。”

        阮文拿出驴打滚吃,现在还没有那么精致的包装,现成的吃食是放在盘子里。

        要是走亲戚送礼物,那就用油纸包上,放在长方形的点心盒子里,细绳一系,上面贴一张品红色的纸片,已然是十分得体的礼物。

        城里人或许见怪不怪,不过对乡下,尤其是收成不怎么样的穷苦乡下,这都是稀罕东西。

        陈芳园喜欢吃这一口,薛亚男和黄春华则是第一次吃,一时间吃的多了,晚上肚子难受。

        阮文和陈芳园一边一个帮忙揉肚子,“没人跟你抢,这么着急做什么?”

        俩人有苦说不出,只能受着。

        “快五四了,你今年还参加比赛吗?”

        “看班里安排。”阮文倒是好说话,不让她去劳动,别的都可以。

        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劳嘛,差了些。

        无伤大雅。

        班长原本是打算给阮文报几个项目的,结果陶永安那边有进展,阮文跟着他去实验室里忙活了两个晚上,实在没精力去跑步了。

        五四当天,校园里十分热闹。

        阮文难得的大白天在宿舍躺着。

        熬了一宿的人睡思昏沉,很快就沉沉入睡。

        她梦到了王家沟,在村头的河旁,祝福福正在那里洗衣服。

        好几条鱼争先恐后的往她的脸盆里蹦。

        年轻的女知青似乎意识到什么,她回头看向阮文,“你怎么不救我?你该救我的。”

        阮文看着她,冷冰冰的丢下一句,“有病。”

        她扬长离去。

        祝福福没把阮文惊醒,喊醒她的是陶永安,“阮文,我知道怎么弄了。”

        小陶同志在楼下兴奋的叫喊着。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几天陶永安试了一遍又一遍,总是错。

        他今天实在熬不住了,回去睡觉。

        梦里都是图纸和机器。

        零件设备倒是都弄到了,毕竟小谢同志正在天津那边督促建厂搞设备,需要什么零件直接跟他说,完全可以搞定。

        零件是有了,但是如何让机器运作起来是一个大问题。

        陶永安试了很多遍,就没成功过,他有些郁闷。

        阮文安慰他,“慢慢来,不着急。”

        毕竟接连熬了两宿,白天还要上课,铁打的人也撑不住啊。

        趁着今天五四学校里活动,两人从实验室回宿舍睡觉。

        陶永安做梦,梦里头灵光一现,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他连忙从床上跳下来,喊阮文去实验室继续组装实验。

        把这个黄麻纤维加工设备搞定,接下来他们就有大量的黄麻纤维,足够的原材料让他们去尝试卫生巾生产机器的制造。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黄麻纤维的提取是基础。

        陶永安兴奋的的大喊大叫,好一会儿才看到二楼窗户打开,从里面探出一颗脑袋来,“陶永安,你将来是找不到对象的。”

        嘴上抱怨着,阮文还是迅速收拾好,跟陶永安去实验室。

        尽管,她的眼皮都在打架。

        “咱们之前让电机和减速机各自为政,这样是不行,的团结协作才能出成果啊。”

        “你是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