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小货郎 第256节
书名: 小货郎 作者: 桃花白茶 分类: 穿越

        纪彬他们按正常人思维办事,头茬棉花高价没问题,第二批棉价便宜点,这也没问题,本地棉价更是低上一大半,这更没问题。

        可禹王手下的汴京棉不这么想,他们硬生生把价格抬到极高,让人砸锅卖盆也要买,剩下卖不出去的烧了囤了都不降价,借此大赚一笔,苦的都是种不出棉那些地方百姓。

        纪彬觉得,今年他要是还想按低价卖给本地,估计其他棉商会不愿意。

        他们只会把棉花全都打包,一起买到江南一带,反正去哪都是赚钱,不如一起去江南赚,谁让那边卖价高呢。

        若是周家也有这样的想法,只怕大家会一窝蜂地往江南跑。

        至于本地的棉价定额,肯定也不会低到哪去。

        就看宿勤郡周家怎么想了。

        现在想问问周小公子,然后再做商议。

        可纪彬跟詹明都得到一个消息。

        那就是,可能现在周家掌权的,并非是周小公子,而是有位庶长子掌权,那人也是精明强干,非常不同。

        但不知道性格,也不熟悉。

        不管怎么样,等着周小公子回信再说。

        明明今年宿勤郡这边种的棉花多,可价格可能比去年还要高,这实在是不正常的。

        可普通百姓看来,还以为自己能买到低价棉花呢。

        懂行的人却觉得这是空想。

        毕竟本地买到两千三百文,坐个船运到江南一带,就能卖个六千文七千文。

        这种差价,足以让他们现在就开始雇船雇人了。

        反正詹明带来的消息是,无仙城码头那边都已经开始涨价了,毕竟雇船的人多,需要船工护卫的也多,供不应求,价格肯定涨。

        詹明倒是不急,他无仙城那边人脉广,早就定下八月中旬的船只,等过了中秋,他就带人去江南。

        还是那些老主顾们,下船就有人接收。

        去年的扬州徐家,苏州顾家,杭州景家,他们还都有书信来往。

        他们也放心詹明他们,自然还会直接购买,一些零散的商户自然不用讲,纪彬他们去年是做出声誉了的。

        在乱糟糟的棉价市场中,估计只有他们两个是真淡定吧。

        毕竟他俩都不想牟暴利,那钱太扎手了。

        说句大实话,如今手里的钱就够他们全家花上几辈子,就说纪彬建这个宅子,也动不了那钱的十分之一。

        而且挣那么多钱,没有护住的实力,到最后也是惨事一件。

        反正纪彬是不着急的。

        他想要的可能更多,却不是用这种方法要。

        詹明现如今自然是跟着纪彬步伐走,再说他这人是爱出去折腾,但也是真知道凶险的。

        如不是在外面小心谨慎,他怎么可能闯出一条路出来。

        所以他们这边显得格外淡定。

        照常收棉花呗,还能怎么样。

        谁知道等到七月初,周小公子的回信还没收到,反而是春安城老梁的信送到了。

        现场春安城已经发布一条命令,七月十号之后,但凡经过春安城的车马,都要按车马货物大致金额收费,一车收五个点。

        差不多就是百分之五。

        这有点太黑了吧。

        一车东西价值五两银子,差不多一万文的东西,那就要收五百文的过路费。

        要知道这是一个国家过个城门而已,又不是国与国之间收关税。

        来来往往车辆那么多,这无本的买卖,似乎有些夸张。

        下发的文书里还说了,除了农家果蔬不用收钱之外,粮食也好,货物也好,特别是酒类,全都要收钱。

        酒这字写得清晰明了,似乎就是针对纪彬家来的。

        估计是看准这块肥羊。

        收的还不是利润,还是总额。

        这么说吧,纪彬家一车酸果酒一共五万斤,这车酸果酒卖出价是三百七十五两,过路费要差不多十九两。

        虽然其中还有赚头的,但他家一个月卖八十万斤的酸果酒,要经过春安城的差不多七十万斤,要平白给二百六十六两的过路费。

        这还只是酸果酒一项。

        再加上刺绣,其他酒类,更有山货皮货。

        这条文书一出,纪彬家作坊铺子,一个月就要给春安城这边一千两的过路费。

        一千两。

        是多少人家一辈子都挣不到的钱。

        就被春安城新刺史韦宏巧立名目借此收走。

        纪彬看着这份文书,脸色不算好看。

        他这边还在研究,柴尺从邑伊县骑马而来,他手里拿着的是同样的公文。

        柴尺见到纪彬就讲:“知县让我把这份文书给你送来,还有荆高庄那边也送了。”

        是了,受到影响的并非只有纪滦村。

        更有荆高庄,荆高庄也算做了百年的买卖,什么事都经历过。

        其实收过路费的事之前也有,是谭刺史过来之后才给免了的,说是可以方便货物流通。

        但之前收钱,也不会看着一车货物价值来收,而是一车给个十文二十文,基本上不算什么。

        这种按照货物价值收费的,整个南军国都很罕见。

        王知县也是看到这个,立刻差人给下面做生意的村落庄子送去,让他们有所准备。

        毕竟王知县也看出其中不同。

        春安城来了新刺史,规矩自然大不相同。

        可这文书也太过分了些。

        受到影响的可不止是纪滦村跟荆高庄,来来往往的商户都要受影响。

        其中兰阿巷子首当其中,兰阿巷子经过几年的发展,几乎给周边所有城镇提供小百货,再因为官道修好之后,百货运过去也快。

        让兰阿巷子,乃至整个春安城都发展得不错。

        可如今这么一搞,他们送出来的货物就要涨价,价格一涨,下面的百姓们消费就会少,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这都是连锁反应。

        看王知县的态度,应该也是不高兴的,所以提前把文书送过来。

        不过纪彬显然已经看完了。

        纪彬看看周围有些焦急的众人,反而道:“最着急的不会是我们。”

        纪彬瞧了瞧从邑伊县杂货店赶过来的林博林豪两兄弟,手里拿着账本,应该是来禀告消息。

        纪彬笑:“之前新租的两个仓库都填满了吗。”

        伙计林博拱手:“回东家,全都填满了,咱们邑伊县杂货店的存货,可供全县货郎们半年使用。”

        纪彬又笑:“盘临县洪玉海那有消息吗。”

        “有的,他家也屯了半年的货,虽然银钱不够,但您说过,他家钱不够咱家帮忙垫付。”弟弟林豪也开口道。

        等等,囤货?!

        屯了整个邑伊县半年的货?

        纪彬看着众人的表情,解释道:“无论是刺绣,还是酒水。这些收费我是不怕的。就是百货这东西利润微薄,除了提前囤货可以防止涨价之外,没有更好的法子。”

        纪彬站起来对柴尺道:“还请跟王知县说明,咱们邑伊县的杂货只要不哄抢,半年时间里,价格不会出现问题。只是半年后,倒也不用去春安城进货。”

        不用去春安城进货?

        这又是为什么?

        纪彬笑了,他们很快就会知道为什么。

        邑伊县日常所需,就是锅碗瓢盆,绢布纱纸做的小首饰,春安城兰阿巷子能做。

        他们邑伊县也能做。

        当然也不是凭空就做出来了,也需要师父。

        纪彬又看了看老梁写的信。

        他们作坊已经下定决心,来纪滦村开分坊了!只是收拾东西还需要些时日,此次写信就是说明情况。

        反正都是手工做小绢花,小首饰,在哪做不是做呢,不如来他们纪滦村,直接拨一个院子给他们当作坊。

        只要人过来就行,物件可以不用拿,这总不会收过路费了吧?

        兰阿巷子的作坊自然还开,那边供应城内的,纪滦村这个分坊供应邑伊县跟盘临县的杂货店。

        老梁只是头一批,剩下的人却要等等,看看春安城过路收费是不是真的那么严苛。

        在纪彬得知新刺史要作妖的时候,就已经做了这两手准备。

        一边囤货,一边怂恿老梁过来开分店。

        这话一说完,众人眼神发直。

        还可以这样!

        只听说过小地方的作坊生意做好了,往大地方搬。

        也没想到大城市搬到小地方啊。

        纪彬又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