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寻求帮助(二)
书名: 乱三国之吕布 作者: 业火苍生 分类: 穿越

        

        蔡邕斜睨了吕布一眼,

        开口问道:“说说吧,这次过来又是为了何事?”

        吕布连忙脸上堆满了笑容,

        上前两步走到蔡邕的面前道:

        “岳丈大人,说起来,小婿最近还真因为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发愁。”

        “哦?还能有事情让你发愁吗?”

        吕布没有理会蔡邕话语中的揶揄,

        连忙开口回答道:

        “岳丈大人,您应该记得董卓吧?”

        说到董卓,蔡邕手中突然一顿,

        “都已经死去那么久了,好端端地你提起他作甚。”

        看了一眼蔡邕,

        发现他的眼底深处划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悲哀之意,

        吕布也没有说破。

        董卓为人虽然跋扈,

        但是他入主了长安之后,

        不管是出于何种理由,

        总归是对于文人士子十分的尊重,

        也曾多次请求他前去做官,

        每一次都亲笔书信,言辞恳切。

        虽然蔡邕都婉拒了董卓的要求,

        不过却也心中十分的感动。

        抛开国仇家怨,

        单纯这个方面来说,

        蔡邕倒是对于董卓没有太大的恶感。

        尤其是董卓与吕布那一次奇异的谈话,

        后来吕布身边的亲近之人,

        大都知道了此事,

        使得蔡邕对董卓更是有了一些怜悯之意。

        故而此刻,

        吕布提起董卓时,

        蔡邕的眼神深处会出现那一抹悲哀。

        “董卓已死,不论其人功过几何,总归是尘归尘土归土。现如今,他的余部已被我收服,说起来,也都是自己人了。”

        吕布观察着蔡邕的神色,

        发现他的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才放下心继续说道:

        “原本他们投效过来,我军实力大增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如今我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蔡邕眉头微蹙,

        转念一想,这才开口说道:

        “奉先可是害怕世人因为李儒曾经的作为,而迁怒于你,影响声名?”

        吕布闭上嘴巴,点了点头。

        “咝——,”蔡邕不禁倒吸了一口气,

        “流言猛于虎也,这的确是一件难办的事情。”

        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

        思考了一会后,

        蔡邕这才开口问道:

        “那你们可曾想出办法如何安置这些人?”

        吕布连忙开口回答道:

        “小婿和几位先生已经商量出对策来了。”

        “嗯?”

        “小婿有意让李儒、徐荣二人率军前往征讨西域。”

        蔡邕闻言眼前一亮,

        连连点头开口道: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虽然老夫不懂军事,不过却也知道他二人一文一武,都是曾经凉州军中的翘楚。前往西域当能为你打下一片江山。”

        顿了一顿,突然转口说道:

        “不过他们此去如何能够放心?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是他们拥兵自重甚至在外面站稳脚跟之后,反过来分庭抗礼,那岂不是你作茧自缚了?”

        吕布揉了揉眉头,

        有些苦恼地回答道:

        “小婿和先生他们也正因为此事犯愁。虽然董卓和徐荣的后人在我的手中,但是也难保他们不会反叛。最佳的办法是派一个人随同他们一起前往,可是这个人选实在太难以抉择。”

        “哦?此言何意?”

        蔡邕有些迷惑地看向吕布,

        在他看来,

        既然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

        派个值得信任的人去就是了。

        吕布连忙将他与贾诩、田丰二人,

        共同商量的那些关于人选的要求一一说了出来,

        蔡邕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同时他的眉头却也越皱越紧。

        “你们分析的和考虑的十分周全,这样看来,这个人选还真的是难以抉择呀。”

        “谁说不是呢。所以小婿这才万般无奈之下前来麻烦岳丈大人。”

        吕布忙不迭地附和,

        不着痕迹地拍了一击马屁道:

        “岳丈大人您人脉广,并且在士林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您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能否推荐给小婿。”

        “哼,一猜你就又要给老夫出难题。”

        佯装不悦地说了一句后,

        蔡邕站起身,在书房之中缓缓踱起步来。

        吕布见状便明白了老爷子这是愿意帮他想办法,

        也不敢出声打扰,

        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蔡邕的答复。

        蔡邕轻捋着胡须,

        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

        脚下的步子也是越踱越慢。

        转悠足足有接近盏茶的功夫,

        蔡邕依然没有想出合适的人选,

        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道:

        “哎,这个人选着实要求太苛刻了。”

        吕布脸色一苦,

        不过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本来他寻找蔡邕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

        并没有指望真的能够这么简单就将此事解决,

        如果真的这么简单的话,

        他也不至于苦恼这么长的时间了。

        就在吕布脸色慢慢黯淡的时候,

        蔡邕突然接着开口道:

        “虽然这个要求十分的苛刻,但也并不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听事情有转机,

        吕布的眼睛顿时亮了,

        连忙起身追问道:

        “岳丈大人,莫非真的有合适的人选吗?”

        蔡邕的眉头依然紧紧地皱着,

        点了点头缓缓开口道:

        “人选确实是有一位,只是老夫担心……”

        “岳丈大人,任何困难我都愿意去努力克服……”

        蔡邕伸出手摆了摆,

        制止了吕布接下来的话语道:

        “这个问题却不是你能够轻易解决的了。”

        吕布眉头紧皱,疑惑地看向蔡邕。

        蔡邕看到吕布一脸期盼的模样,

        再一次叹了口气:

        “这个人,我一说名字你便知道了。”

        “他是谁?”

        吕布连忙开口追问道。

        “卢植卢子干!”

        吕布瞪大了眼睛看着蔡邕,

        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蔡邕奇怪地看着他,

        疑惑地开口说道:

        “怎么了?莫非你不知道此人?”

        吕布闻言,脑袋立刻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

        开什么玩笑,

        穿越来到这个时代之前,

        他可是专门研究三国这个年代的历史教授,

        汉末三杰的卢植他怎么可能会不熟悉。

        在汉朝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涌现出了无数的名人,

        其中有六个人在历史上曾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

        他们分别是被称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张良、韩信,

        以及被称为‘汉末三杰’的卢植、皇甫嵩、朱儁。

        之所以仅仅将他们六个人单独拿出来评价,

        主要在于他们的功绩,

        前者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他们三人的努力,

        刘邦也不可能建立起汉朝,

        至少不会那么轻易地建立起来。

        至于汉末的三人,

        则是因为他们平定了黄巾之乱,

        延续了岌岌可危的大汉王朝的寿命。

        关于他们三个人的记载,

        在流传最广的《三国演义》当中没有过多的记载,

        只是在黄巾之乱露了露头,

        并没有展开细说,

        并且还把平定黄巾之乱的功劳让给了其他人物。

        但在真正的历史之上,

        镇压了黄巾之乱的大功臣正是他们三人。

        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的类似,

        汉初三杰最后的结局,

        一善终一隐退一反叛被杀,

        但其后的根本原因,

        却都是刘邦的不信任与怀疑,

        站在刘邦的角度,

        他如此去做并没有错,

        只是未免让人感到悲凉,

        即便是得以善终的萧何,

        其实也是由于各种的原因,

        才导致没有被迫害。

        然而数百年之后,

        汉末三杰的结局竟然惊人的类似,

        虽然三人都没有死在汉朝皇帝的手中,

        但却在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时候,

        卢植和皇甫嵩二人都遭到了迫害,

        只有朱儁还算得到了皇室的善待,

        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卢植性格刚毅,

        曾经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

        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

        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

        并参与续写《汉记》。

        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

        率军与张角交战,

        后被诬陷下狱。

        皇甫嵩平定黄巾后,

        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只是在董卓掌握权柄之后,

        因为曾经上谏反对董卓,

        而被他罢免官职,

        于是隐居在幽州上谷郡的军都山之中。

        后来被袁绍请为军师,

        在公元192年时逝世。

        卢植不但是一位着名的军事将领,

        同时也是一位当世大儒,

        并且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

        教导出许多优秀的弟子,

        比如说曾经担任辽东太守的公孙瓒,

        还有后来成为了蜀汉皇帝的刘备,

        都曾经在他的门下学习过。

        再次回忆了一番关于卢植的记忆,

        此时的卢植应该被袁绍招揽了没错,

        吕布开口说道:

        “可,可是卢植大人他如今不是投效了袁绍吗?”

        蔡邕闻言奇怪地看向吕布,

        “你这是从何处得来的消息,卢植一直在军都山中隐居,即便是得意弟子公孙瓒前去邀请都不得一见,更何况是杀掉了他爱徒的袁本初。”

        吕布闻言立刻闭上了嘴巴,

        看来这又是自己这只小蝴蝶引起的反应,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遂了吕布的心愿。

        卢植此人正如蔡邕所言,

        绝对是担任此时的最佳人选,

        没有之一。

        论能力,他可是平定黄巾之乱的最大功臣之一,

        论资历,他履历丰富,屡立战功还曾经校勘儒学经典,

        论名望,他师出名门,与现如今的几位大儒为师兄弟,

        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

        他都足以担任出征西域的主将,

        并且还能够稳稳地震慑李儒等人,

        可以让吕布彻底的放心。

        但是却也正如蔡邕所说,

        想要说服他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她与董卓之间的仇怨也不小,

        让他现在与李儒共事,

        那简直是太困难了,

        而且他是否愿意投效吕布,

        这还是一件未知的事情。

        吕布不由得苦恼地挠了挠头,

        心中不由得暗自叫苦。

        蔡邕看了看吕布的神色,

        开口劝解道:

        “不过事在人为,你也不是没有机会,只不过是要困难一些而已。”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

        “正巧,前些时日,我曾去信给他,请他来并州与我共同编撰学校的教材。或许你可借此机会……”

        吕布闻言眼前一亮,

        惊喜地说道:

        “岳丈大人,他真的会来此地吗?”

        “这个自然,难道我还会诳你不成?”

        蔡邕有些不悦地斜睨了吕布一眼。

        吕布尴尬地挠了挠头,

        连忙开口辩解道:

        “岳丈大人,没那个意思,我只是有些太激动了。”

        蔡邕哼了一声,

        也并没有因为此事真的与吕布生气,

        缓缓开口解释道:

        “唉,卢子干也是一苦命之人。虽然心系汉室,但却一生坎坷。”

        吕布理解地点了点头,

        长长地叹出了一口气没有说话。

        蔡邕接着开口说道:

        “昔年因为反对董卓废除少帝,被董卓罢免了官职之后,便隐居在上谷军都山之中,除了我们几位少数老友之外,就连他的门下弟子都不得见。”

        “这么说岳丈大人与他还常有往来?”

        吕布好奇地询问道。

        “常有往来倒说不上,他经历了这许多事情之后,颇有些心灰意懒,和我们的联系也少了些。前些时日,我在编写学校教材时,曾想要请他过来帮忙,这才通了几封书信。你在西域的时候,那一次的书信我俩相约,让他来并州寻我,一则是让他给我这把老骨头帮帮忙,另外也是希望他能够有点事情做,不至于颓废下去。”

        蔡邕说完之后喝了一口茶,

        眼神缓缓变得有些空洞,

        似在回忆曾经的峥嵘岁月,

        “想当初卢子干何等的意气风发,年少之时两次平定蛮乱,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是少年得志。而后主动请缨与老夫和马日磾等人校勘儒家经典,他也是呕心沥血。”

        顿了顿蔡邕接着说道:

        “一直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后来朝纲不振致使叛乱横行,他与皇甫义真、朱公伟三人临危受命,三人合力挽大厦与将倾,怎奈即将功成之时,却碰上了奸宦陷害,致使一代忠良遭受牢狱之苦,也正是此时,他才开始逐渐失望。”

        说到这里,蔡邕不由得一阵摇头叹息,

        似在叹息老友的遭遇,

        也似想起了自己多舛的命运。

        吕布看着蔡邕黯然的表情,

        似乎是明白了蔡邕此时的内心变化,

        连忙开口劝慰道:

        “岳丈大人,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苦难,所以我们才需要努力去让身边和身后的人不会重蹈覆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