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东林内部吵起来了

        

        ..

        汪文言当然敢直接面对邹元标:"南皋先生,此时拖拖拉拉,失去处理先机,会被政敌和小人抓住机会的。倘若浙党那些人和方从哲搞小动作,我们再出手可就慢了。"

        "哈哈,这话在理,只是军国大事非同于宫闱谋略,此事急着为袁应泰说话,如果事后战局有变,那最后损失颜面的反是我们。"

        邹元标终究是在贵州待过,虽然没统过兵,但对于边事也有一些认识。

        汪文言就不同了,权谋厚黑整个朝堂他是排的上号的,但对于军事实在一窍不通。

        于是回道:"南皋先生说的是,不过袁经略是正直的名臣,那几个武夫确实有不听指挥的行为,我等不能因为未来战局不定,就投鼠忌器,这样有违名士的准则。"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换源,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汪文言虽不是什么名士,但对于名士这一套面子、名声吃得很透,这是拿这一套来压邹元标。

        邹元标听得出汪文言讽刺他愧对名士的称号,却完全沉得住气,反过来用孔子的"古者言之不出,耻耻恭之不逮也"举例,提醒众人不应轻易表态,要以说了却做不到为耻。

        这是骂我不配做君子?汪文言年轻气盛许多,干脆也不给邹元标面子,直接陈述厉害,表示这是涉及到朝廷正邪较量的关键时刻,不能在这种问题上犹豫。

        两人直接辩论起来。

        唇枪舌剑,直接针对

        赵南星、高攀龙都是脾气火爆的人,加入战局拉偏架,帮着汪文言说话。

        打不死的邹元标,一个人跟三人辩论,据理力争不可轻信一面之词。

        左光斗等人不论资历、名气、职位还是内部话语权,都比他们四个低很不少,插不上话无法制止论战。

        外围成员孙承宗很聪明,他赶紧给自己好友、内阁大学士刘一璟递了一个眼神,询问这事该如何处置。

        刘一璟也一脸蹦逼,他虽然职位高,但在东林圈子内属于人人尊敬,但谁也不跟他报团。上次赵南星与邹元标就更换内阁首辅,以及商议职位的时候,就没叫他。

        说是讨论内阁首辅要对他这个内阁大学士稍微避嫌,免得传出去被人议论,实际上东林巨头、骨干各自报团,都不带他。

        好家伙……东林党可以啊。

        孙承宗心里暗暗惊叹,他看出里面山头不简单,自己这个外人不到真的紧要事情,先别乱说话的好。

        赶紧从外围成员很,转变为吃瓜看戏的心态了。

        其他一些东林外围也渐渐反应过来。

        看戏的看戏,吃瓜的吃瓜,东林内部山头大战,活久见了~

        "咳咳~"杨涟咳嗽一声。

        他是东林元老之下,最有威望的人之一,又一直负责兵科言官,在东林党嫡系内部,被视为军事专家。

        ….

        他一咳嗽有话要说,众人肯定是要听一听的。

        杨涟冷静说道:"南皋先生阅历丰富,提出来的建议要重视,三位好友说抓住这个机会,那也是绝不能错过。"

        赵南星、邹元标等看向杨涟的眼神有些质疑。

        这个时候说一些两边不得罪的话,可没有哪一边爱听呢。

        "如果袁经略奏章属实,不管如何惩处那几个武夫,但沉阳丢失,战况不利的事实已经发生。此时应主动着手,趋利避害,安排可靠人选挽回辽东态势。"

        这话多数人都觉得在理,暂时放下一些观点的争持坐回座位。

        只有高攀龙脑子比嘴巴慢,开口问道:"刚才你()...co

        ..

        同意支持袁经略,抨击那几个武夫,怎么现在就变了?再说那个你被那个王……"

        "先听听他的话。"汪文言脑子灵活许多,赶紧劝阻高攀龙继续乱说。

        杨涟摸了把冷汗,倒不是他变了主意,而是想到了这件事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们对于辽东战局状况有不同意见,但是对于首辅方从哲无能,要请叶向高出来替换掉他,这点是一致的。"

        听了杨涟的话,赵南星、邹元标都点了点头,这是上次谈好的。

        杨涟继续道:"既如此,辽东战局袁应泰的事情,当请叶向高决断。"

        东林众人对彼此因为意见不同和权利地位,导致略有不和,但是对于叶向高普遍是很尊敬的。

        除了高攀龙……就他脾气最爆,资历极深,却在东林内部被赵、邹两人超越,这回又有叶向高一下子地位远在他之上,颇有些憋屈。

        再加上觉得叶向高过于温和,与自己行为处事大不相同,更是觉得自己的意见会被压制。

        于是心中计划按自己的方法行事。

        杨涟这边注意力在赵南星、邹元标等人身上,没多这个书院讲学大师,所以继续侃侃而谈,诉说现在应该全力攻讦方从哲,先把首辅换了再说。

        下一步才是根据战况,决定辽东经略换人,毕竟袁应泰作战不利,就算罪责在那些武夫手中,也是事后再将他们杀头,现在先让更有能力,能让东林权利稳固的人执掌兵权。

        杨涟的意见得到众人支持,那就是先把首辅换了。再由叶向高来准备辽东也换人,再惩处那些武夫。

        这一招很聪明,先搁置争议,统一做看法一致的事。

        但东林终究是朋党,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好不同意见,无法统一想法和行动,分裂很快就更大了。

        讨论一结束,众人按照计划全力弹劾首辅方从哲,表示应严惩方从哲在"红丸"、"移宫"两桉里的大罪。

        方从哲说,我都已经言听计从了,还是针对我啊,那就辞职。

        宫里王安得到汪文言的传信,赶紧舍掉其他事情,全力发动自己的党羽给小皇帝吹风。

        几天下来,在众生群起开炮、首辅恳求辞职、秉笔太监全力游说下,天启皇帝同意方从哲回家,但不追究方从哲所谓的罪责。

        按照群臣与王安建议,启用叶向高为内阁首辅。

        这第一步,东林众人不分元老、骨干、师门还是外围,行动步调一致。

        可接下来就乱了。

        杨涟想着应该等叶向高来处理辽东事态。

        可是袁应泰最后一批信到了,也就是他在城外被阿敏打败后,连夜写奏章,没防备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大军那一晚写的奏章和书信。

        也是袁应泰给朝廷最后的传信。

        雪豹导弹提醒您:.......c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