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朕便许了你!

        

        科举选才!

        这项政策,瞬间吸引了朝野所有人的目光。

        虽然这一次,始皇帝这次抛出的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框架,但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套制度肯定已经酝酿了很久。

        因为整个制度,虽然只有框架,不见细节,但各个环节,实在是太齐全了。

        包括,命题制度、命题范围、考试流程,保密措施、阅卷措施、选拔标准……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不心思敏锐的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前段时间,皇长孙殿下进行的那场唯才是举的考试,眼中不由就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不过,大家也明白,始皇帝没有召开小朝会,而是直接召开大朝会,其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始皇帝心中恐怕已经有意向执行这项制度。

        今日抛出来,就是要看看朝中的态度。

        所有人不由下意识地就想附和,可这项政策,怎么附和?

        这是在向所有人开刀。

        如今选拔人才,主要靠的就是举荐,各地郡县,朝中大臣,都有举荐人才的权力,可是一旦实行科举考试呢?

        这项权力就没了!

        自己的亲朋故旧怎么办,自己的门人弟子怎么办,自己的子孙后代怎么办,若是以后,朝廷选拔人才,都要经过考试,哪人才都要选拔——

        这项制度,根本就是在破坏现在的用人规则!

        破坏规则,就是破坏成法。

        “陛下,不知道这项制度,究竟出自何人之手……”

        看着手中的副本,李斯眉头微蹙。他早已经不是那位写《谏逐客书》时候的李斯,而是如今权倾朝野的大秦宰相,大秦用人制度的既得利益者。

        始皇帝瞥了他一眼,淡淡地道。

        “出自朕之手,你有什么问题吗?”

        李斯:……

        “臣没有问题——”

        大秦虽然三公九卿,满朝文武,但始皇帝不是后世被儒家那一套规矩阉割限制后的君主,他是开天辟地,一统四海的始皇帝,积威很重。

        见始皇帝直接把问题硬邦邦地接了过去,李斯下面想趁机问罪斥责的话都给硬生生憋回去了。

        李斯的下场,让所有人都哑了火。

        然后,憋憋屈屈地开始研究这套制度上面可以争取的内容。

        流程之类的,还好说,但命题范围和选拔标准,那就太重要了。

        考察哪家的学说,依照哪家的标准,将决定着哪一家能在这一场新的博弈中占尽优势,脱颖而出。这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讨论。

        没有哪一家能够置身事外。

        大朝会,破天荒地争执辩论了整整一个上午。

        始皇帝也不表态,就静静地坐在朝堂上,听着他们争吵。一边听,一边在心中跟赵郢提出的设想仔细对比。

        然后,发现自家孙子,真是个天才!

        思虑周密的简直可怕——

        其实,他哪里知道,自家这个孙子,不仅知道后世科举知道怎么考,还知道,后世的高考怎么考,跟这些连科举制度都没听说过的人比起来,那是妥妥的专家级别的存在。

        按照赵郢的设想。

        不仅要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字等传统科目,还要加上兵法、武艺、农学、医学甚至是星象自然等类别。

        把诸子百家,一网打尽。

        除了进士,要求通读百家,博学广识之外,其他科类,只求专精。

        为了平衡各家利益,维持朝中稳定,他甚至还提到了各家各类人才选拔的比例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他只是提了一嘴,自己没框定。

        就像教材和考试标准一样,没有框定。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他相信,只要自己提出来,然后始皇帝支持,大秦朝中这些大臣,就会自动地把这项制度弄得完善而又平衡。

        朝会结束。

        但这项制度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它在始皇帝的有意推动之下,以一种迅猛无比,势不可挡的速度,向四下疯狂传播。

        几乎是旬月之间,就传得人尽皆知。

        无数人捶胸顿足。

        但更多的人,欢欣鼓舞。

        让赵郢没有想到的是,大秦即将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天下英才的消息传开之后,原本铁板一块的山东六国贵族之间,竟然也出现了一丝缝隙。

        大家为什么要那么坚决地反对暴秦?

        那是因为,大秦不仅把他们从云端扫到了地底,而且现在的用人制度,也几乎断绝了他们上进的通道。军功爵制,考量军功,他们没机会,各地郡县官员,大都是老秦人,举荐出仕,他们也不占优势。

        不推翻大秦,如何维持他们的贵族地位?

        如何能传承他们的家传学问?

        但现在,科举制度给他们提供了一线可能!

        考试,唯才是举!

        山东子弟,又何尝怕了关中老秦?

        一时间,大家心情都有些复杂。

        “切不可中了暴秦的诡计,他们这是在分化我们的力量……”

        不少人痛心疾首。

        一眼就看穿了大秦朝廷的“险恶用心”。

        然而,人心真的开始浮动了,尤其是那些原本就在家族中不得势的旁支子弟,以及原本在六国时期,就没有多少机会出头的寒门庶子……

        当消息经由黑冰台反馈到始皇帝那里的时候,始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

        于是,始皇帝下令,允许天下百姓针对科举考试的问题,公开讨论,献言献策。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论,席卷了大秦各地。

        各家各派,各国贵族,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据理力争,为自家争取一线之机。

        反秦是以后的事情,争取自家利益,那是眼下的事情。

        愿意孤注一掷,与大秦誓不两立的,有——

        不多!

        至少,敢于破釜沉舟的不多。

        毕竟,小命是自己的,而刀子是始皇帝的,敢拼死一搏的,对故国忠贞不二的,早就以身殉国了,那里还用等得到现在?

        不然,也不至于要等到始皇帝没了,才有人敢站出来,叽叽歪歪,推波助澜,痛心疾首地说什么暴秦暴政之类的屁话。

        ……

        对于意外收获,这些赵郢自然没有想到。

        当然,此时,他也没有闲情搭理这些。因为,他的目光早已经盯上了匈奴。虽然新婚燕尔,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但如今已经进入始皇帝三十六年的二月中旬。

        距离始皇帝最后一次出巡,已经不足半年。

        自己要想在始皇帝出巡之前,彻底的在大秦站住脚跟,拥有足够自保的力量,那就必须尽快立下足够显赫的军功。

        娶王南,为的不就是这个嘛,哪能真有闲心在家儿女情长?

        就算是有,那也得是等局势彻底稳定了之后。

        所以,新婚后的第二天,不等新媳妇回门,得到了匈奴再次袭击九原郡村镇消息的赵郢,就跑到了皇宫里,再次向始皇帝郑重请求出兵!

        “胡闹,哪有刚成亲就扔下媳妇,出去打仗的……”

        看着神色认真的赵郢,始皇帝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大父,匈奴一日不除,我大秦一日不得安生,身为皇长孙,我岂能坐视匈奴作乱,而家儿女情长……”

        赵郢目光灼灼,毫不退让。

        “大父,我如今寸功未立,而位列江山社稷司,比肩九卿,天下之人,只是敬畏您的威严,而不是钦佩我的功劳。大父,我如今已经成家立业,长大成人,总不能要一辈子都处在您老人家的庇翼之下,现在,到了我为您老人家分忧的时候了……”

        说完,赵郢左右回顾了一下,把目光落下大殿中的大鼎上。

        大步上前,蹲下身形,然后在始皇帝诧异的目光中,单臂一角力,重达八百多斤的大鼎,稳稳举起,然后在所有人不可置信的目光中,轻轻松松地挥舞了几圈,这才又轻轻松松地放回原地。

        “大父,以我之勇,谁能挡我……”

        直到此时,始皇帝才从震惊中醒过神来。

        “我皇孙之勇,冠绝天下,无人能敌,虽先祖飞廉恶来,恐怕亦有不如!”

        没办法,这一幕太吓人了。

        八百多斤,单手举起,这份力量,已经惊世骇俗,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始皇帝知道他力气大,但是没想到,他的力气竟然已经大到了这种非人的地步。

        此时此刻,大殿中的所有人,看向赵郢的目光已经有些狂热,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每日笑眯眯,态度温和的皇长孙,竟然勇武到这种程度。

        就连黑,都不由瞠目结舌,好半天没能闭上嘴巴。

        古人尚武,大秦尤甚。

        像赵郢这样身高两米,力大无穷的勇士,更是所有人疯狂崇拜的对象。

        “殿下之勇,闻所未闻!”

        很少在始皇帝面前发表自己意见的黑,忍不住再三惊叹。

        看着雄姿英发,跃跃欲试的赵郢,始皇帝目光闪动,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

        “好,你既然有这份心思,那朕便准了伱!”

        说到这里,始皇帝走到赵郢的跟前,轻轻地拍了拍赵郢的肩膀,目光慈祥地盯着赵郢的眼睛。

        “不过,郢儿,在此之前,你一定要答应大父一件事……”

        赵郢一脸认真地点头。

        “大父请讲——”

        “答应大父,此去,无论成与不成,都不可轻敌冒进,让自己置身于险境,对大父来讲,匈奴能不能平定,不重要,你能不能立功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平安回来!大父,还等着你——替朕处理朝政……”

        关心则乱。

        始皇帝纵然再英武果决,雄才大略,在面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者,自己最宠爱的皇长孙的时候,心中还是难免有些放心不下。

        感受着始皇帝发自内心的爱护,赵郢心中感动,脸上却浮现出轻松的笑容。

        乐呵呵地打趣道。

        “大父,您这哪是舍不得我,您这是舍不得我趁手的大壮丁啊……”

        始皇帝原本有些伤感的情绪,被他一句话给破坏的干干净净,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你知道就好,知道了就赶紧滚回来给朕老老实实干活……”

        赵郢故意夸张地面色一苦。

        惹得始皇帝忍不住哈哈大笑。

        中午,始皇帝没有留饭,很干脆地把赵郢撵回家了。

        “滚吧,回去陪陪新娘子,老是在我这里陪着我这么个老头子算怎么回事……”

        赵郢知道,始皇帝是想让自己在出征之前,多陪陪王南,也没有矫情,非常利索地起身就跑了,那架势,就跟怕始皇帝反悔似的,气得始皇帝在后面没好气地大骂。

        见赵郢“狼狈”而逃。

        站在大殿外面的胡亥,还以为赵郢触了始皇帝的霉头,不由心中一喜,整理了一下衣袍,乐滋滋地去大殿里陪始皇帝去了。

        对于这个儿子,始皇帝还是喜欢的。

        加上因为赵郢即将出征的缘故,连带着对这个一向乖巧的儿子都温柔了许多,这让胡亥感动得险些流下眼泪来。

        我胡亥,久违的父爱又回来了!

        赵郢自然不会关注这些。

        他现在想的,都是如何在这半年之内,尽快的壮大自己的力量,以及,如何攻略匈奴。

        争宠有用吗?

        没用。

        只有力量,才是根本。

        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但不变的是,始皇帝至今依然没有任何想要确立太子之位的意思,只要太子之位一日不确立,那原本历史上的风险,便一日不能消除。

        自己就得继续做好最坏的打算。

        芈姬和王南,原本都已经做好了赵郢在宫中留饭的打算,此时见他竟然回来吃饭,心中欣喜,王南眼中更是闪过一丝掩饰不住的喜色。

        只是婆婆就在跟前,她也不好表现得太过依赖,只能柔柔地站起身来,看向迈步而来的赵郢。

        反而是小妹赵希,一如既往地迈动着自己的小短腿,飞扑过来。

        “大锅,大锅……”

        然后,一个飞扑,准确地挂在赵郢的大腿上。

        赵郢笑呵呵地俯身,把她从自己的腿上薅下来,抱在了臂弯里。这个妹妹,虽然蠢萌蠢萌的,至今大哥都喊不清楚,但是对他倒是越来越依赖了。

        “大哥——”

        见赵郢进来,在一旁等着吃饭的赵起,有些敬畏地站起身来行礼。

        赵郢点了点头,随口问了一句。

        “最近学业怎么样,赵高那厮教授的还算尽心吗?若是不尽心,只管跟我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