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要当宋高宗否?
书名: 明末开山刀 作者: 桑甄 分类: 穿越

        

        王天使这是在干什么啊?”

        王则之命人包围了王承恩的住所,他带着罗聪去见王承恩。

        等他进到王承恩房间里的时候,王承恩正在房间里烧密信。

        这些密信,都是他安插到王则之内部的锦衣卫收集上来的情报。

        “你这是明知故问啊,我这是在料理后事,免得手下的爪牙们白白送死。”

        除了情报,王承恩肯定还有锦衣卫暗子的名单。

        他不想这些暗子就这么白白死掉。

        从天空中升起红色的烟花开始,王承恩就知道,他败了。

        在他看来,王则之造反了,还是被他逼反的。

        王则之造反了,那他肯定活不了了,所以,他就坦然的等死了。

        “大人。”王承恩刚说完,就有传令兵来了。

        传令兵轻轻喊了一声,王则之点了点头,退出王承恩的房间听他禀报。

        “大人,归化城南北两门突然出现很多军士叛逃,他们都被巡防的杨营总带兵抓获了,杨营总命人前来请示,如何处置这些人。”

        “有多少人?”

        “三百余人。”

        “这么多?全杀了。”

        虽然王则之的灵魂是一个现代人,可他不是一个慈善家。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这些叛逃的军士,肯定都是王承恩安插进来的锦衣卫。

        而今东窗事发,他们接到王承恩的命令,打算连夜逃出去。

        杨国身为锦衣卫肯定是了解锦衣卫手段的,他投靠了王则之,迟早会把他们找出来。

        与其让他们等死,不如让他们拼一把。

        拼一把,也许还能活下来。

        “大人,其中一人是...”

        传令兵小心翼翼的说了半句话,欲言又止的停了下来。

        他不知应该立刻去传令,还是把这句话说出来。

        “说。”王则之眉头一皱,不爽的喝道。

        “冷连总也在其中。”

        冷脸子,盂县流贼造反的时候,吃鸡活下来的一人。

        “啊...”王则之长呼了一口气,揉着额头走来走去。

        锦衣卫可真的是无孔不入啊。

        王则之猜测,这个人应该是李若琏来寿阳的时候留下的暗子,不知怎么混入到了反贼之中。

        最厉害的是,这家伙还从吃鸡大乱斗中活了下来。

        在王则之看来,这家伙是个人才,他不想就这么把他杀了。

        如果能为他所用最好不过了。

        “把他留下,其余人全杀了。”

        “是。”

        王则之说完,阴沉着脸再次回到王承恩的房间。

        王承恩的房间内烟雾缭绕,王承恩整了整衣领,等着王则之动手。

        “要杀要刮悉听尊便。”

        王承恩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太监,从他陪着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上就能看出来。

        “末将并不想妄行杀戮。”

        没有人想死,王承恩也不例外。

        他一听到有了转机,眼珠微转,嘴唇微张,等着王则之的下文。

        “末将请求天使给皇上带句话。”

        “什么话?”王承恩一听,能活着回京城,不由得紧张起来,他生怕王则之反悔。

        “请问皇上,要当宋高宗否?末将虽无岳飞之才,但有岳飞之志。”

        王则之说完,打开房门,伸出手说道:“天使可自由出入,末将绝不阻拦。”

        “你...你不杀我?”

        “精忠报国,这四个字末将还是知道的。

        据末将刺探而来的情报,辽东皇太极,于拉木伦河东岸,集结科尔沁、敖汉、奈曼、喀尔喀、喀喇沁、察哈尔诸部共计十余万大军,不日即将到达宣府、大同关外。

        末将打算亲率十万大军前去阻击,还望皇上莫要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啊。”

        王则之顾左右而言他,是想转移注意力。

        当王承恩把这条情报带回去的时候,崇祯的注意力就转到皇太极身上了。

        借着这个空档,他正好可以喘口气,为以后好好准备一番。

        王则之语重心长的说了一番,随后转身离去。

        宋高宗赵构,南宋开国皇帝。

        绍兴十一年,宋高宗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

        不久,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遂同金朝签定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虽然岳飞对朝廷,对皇帝忠心耿耿,但是他本人性格刚直不阿,而且不会见风使舵,更别说那些官场的潜规则了,因此岳飞不会像其他官员那种圆滑处世、明哲保身。

        相反岳飞在官场,依然我行我素,毫不懂得韬光养晦,因此得罪了不少同僚,更得罪了皇帝!

        绍兴七年春岳飞擅离职守,私自离开军队。

        这一年,宋高宗解除了刘光世的兵权,想让岳飞节制刘光世的军队,但中途变卦,引起了岳飞的不满。

        岳飞在没有得到皇帝旨意的情况下,擅自离开军队,到庐山为母亲守丧,同时还向皇帝辞职,“求解帅事”。

        宋高宗赵构闻讯后,非常生气,因为岳飞所为明显有要挟皇帝的嫌疑。

        但此时正值用人之际,赵构几次派人传旨,但岳飞不予理睬。

        后来岳飞虽然前往临安,向皇帝请罪,但嫌隙已然生成。

        事后宋高宗给岳飞写了一封恩威并施的御札,其中有句话非常重要,明显在警告岳飞,“犯吾法者,惟有剑耳”。

        站在崇祯的角度上来讲,王则之是他提拔上来的。

        现在王则之不把他放在眼里,经常做越俎代庖之事。

        虽然说王则之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天下安稳,可正是他干的这些事,使他成了崇祯的眼中钉肉中刺。

        武将威胁到了皇帝的威严,其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不论这个武将有多大的功劳,他都得死。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一死,宋朝与金握手言和,宋朝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合议》,合议规定,南宋和金国以淮河和大散关为界,淮河以北是金国领土,淮河以南属于南宋。淮河在今天的安徽一带。

        也就是说,当时南宋事实上承认了金国对北方的统治。

        如此一来,金国和南宋保持了势力均势。

        此后,金国基本上不再南下,南宋君臣得以偏安一隅。

        过了一百五十余年后,蒙古崛起,先灭金国,后灭南宋。

        王承恩知道,王则之是在等崇祯答复,如果崇祯要做宋高宗,他王则之绝不会做第二个岳飞。

        “则之啊,你真不会反吗?”王承恩死中得生,颤抖着来到门口扶着门框大声问道。

        “天使心中已然明了,何必问我。”

        王则之说了一句不算答案的话,头也不回的离去。

        王则之走后,王承恩的心思一下活络开来。

        他在想王则之到底会不会反,据他安插进来的暗子所说,王则之是有反心的。

        可是,他又不杀王承恩,难道不怕王承恩回朝之后搬兵来讨伐他吗?

        王承恩心乱如麻,他胡思乱想了一会儿,最后一拍桌子。

        “只要确认一下辽东皇太极的动向是否属实,就能确认他王则之到底有没有反心了。”

        王承恩一咬牙,连夜出了归化城,往京城而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