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伴君如伴虎
书名: 明末开山刀 作者: 桑甄 分类: 穿越

        

        腊月初十,京城中气氛开始变的诡异起来。

        内廷总管王承恩被软禁了。

        朝堂之上,所有大臣就像说好了似的,统一弹劾王则之。

        王承恩的府邸内,他仰天长叹,回想起他离开归化城之后的遭遇。

        腊月初二。

        自从王承恩离开归化城的时候,就不断遇到劫杀。

        草原上有身着牧民服饰的蒙面人,接二连三的冲来。

        虽然王承恩带了数百锦衣卫,可是耐不住人太多了。

        如若不是路上有王则之的钢甲重骑,他们这群人能不能活着回到杀虎口都是问题。

        当王承恩看到钢甲重骑的杀伤力之后,有些心动,如果皇上能有这样一支队伍,还怕什么皇太极。

        不过,他也只是想想罢了,因为他知道这都是需要银子的。

        大明朝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等他们到了杀虎口之后,王则之麾下,负责在大同府境内剿匪的一千轻骑陪同着他们继续前进。

        哪怕是这样,在大同府境内的路上也不太平。

        每日都有流贼拦路劫杀。

        剿匪大队都产生了怀疑,这一带他们明明剿过了,怎么这么快又有流贼了。

        只有王承恩清楚,这些人根本不是流贼,而是朝中大臣派出来的刺客。

        一直送他们到了大同府的边界,这才止步。

        王承恩一到北直隶就开始整顿人手,把附近的所有锦衣卫全部召了过去。

        哪怕如此他也不放心,沿途能召集过来的锦衣卫,他全都召集了过来。

        因为他知道,越接近京城,越危险。

        事实就如他想的一样,哪怕是已经看到京城的城墙了,他们还遭遇了一次劫杀。

        他麾下的锦衣卫更是损失惨重,除此之外,他还丢了十几万两银子。

        他知道这是杀手们故意做的。

        因为朝中的大臣们不能让人知道,这些人是他们派出去的刺客。

        到时候如果崇祯怪罪下来,他们一句流贼作乱,劫掠财货就糊弄过去了。

        腊月初九。

        九死一生的王承恩,带着一队狼狈不堪的锦衣卫,还有七十六万两银子回到了京城。

        京城内,书房。

        崇祯听完王承恩的诉说,打开箱子随手拿起一封书信,看了没几眼,就浑身发抖,将手里的书信扔了出去。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这些人...这些人,朕...朕要亲手杀了他们。”崇祯愤怒无比,抽出天子剑,准备叫锦衣卫去抓人。

        “皇上,皇上,您...您还没喝茶呢。”王承恩大惊,他知道崇祯是急怒攻心,红了眼。

        王承恩生怕崇祯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决定,立刻端起一杯茶水递了上去。

        崇祯随手喝了,整个人冷静了许多。

        “朕...朕先留着他们的人头,朕要留着他们的书信,鞭策他们为国效力...”

        崇祯的手一松,手里的天子剑哐当一声掉到了地上。

        他有气无力的坐到了椅子上。

        因为崇祯知道,他还要靠这些大臣治理国家,他根本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王承恩捡起掉在地上的天子剑,小心翼翼的归到了剑鞘里。

        “这七十六万两银子是怎么回事?”

        崇祯想起王承恩带回来的七十六万两银子,不解的问道。

        王承恩将王则之对他说的话讲了一遍,说完之后静静等待着崇祯说话。

        “这么说,王则之还是忠于朕的?”崇祯将信将疑的问道。123看书网

        “皇上,臣以性命担保,王总兵对您那是忠心耿耿啊。”

        “呵呵...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崇祯说到这里,有些自得起来。

        “那铁炉子是什么样的,抬进来给朕看看。”

        “是。”

        王承恩命人将铁炉子抬了上来。

        随后详细的解说起来,当他打开炉盖的时候,这才发现里面还有安装和使用说明。

        崇祯将炉子里面的纸拿出来,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铁炉子自古有之,不过设计如此巧妙,还有这煤球之物,却是少有,可见则之还是用心了的。”

        我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

        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

        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

        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所以崇祯才会有这么一说。

        崇祯看完之后,评价了一句,这说明他对于这个铁炉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他把安装和使用说明卷起来,叫来宫中的太监命人给周皇后送去安装好。

        他看着铁炉子被人抬走之后,背着手走来走去,不时撇王承恩一眼。

        王承恩心感不妙,他知道崇祯的疑心病又犯了。

        崇祯这多疑的性格别人不知道,从小陪伴他的王承恩却是知道的。

        崇祯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他没有享受过一天的家庭温暖。

        他就像一颗野草,倔强地自我成长起来了,这种心灵上的创伤是他人生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不是旁人所能理解的。

        所以他自然就养成了孤僻、狐疑、不自信的性格,况且他还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死在了自己父亲的棍杖之下,没有安全感的朱由检,当然谁也不相信了。

        可是他不像他的哥哥朱由校,还有一位宗师级的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他完全是摸石头过河,探索着自己应该怎么去做皇帝,去做一位好皇帝。

        所以,他对文人非常信任,恨不得掏出心窝,只希望人家也能真诚待他。

        只是哪里知道,东林一党的党争之事,破碎了他心中完美的梦,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这就导致他再也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一位大臣,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

        “王承恩。”

        “臣在。”

        “你好大的胆子。”

        王承恩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吓的跪伏在地不敢吱声。

        “铁炉子要用铁来炼,这王则之哪来的铁呀?

        王则之不仅有铁,还有钢。

        朕听闻他有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甲重骑。

        你为何要帮他隐瞒此事?”

        王承恩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他手下的心腹曾调查到。

        崇祯在锦衣卫和东厂之外,秘密培养了一帮人手,替他监察百官,包括王承恩的府邸都在崇视的监视之下。

        以前听闻此事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将那心腹处决了。

        因为他知道,既然崇祯瞒着所有了建立了这帮人手,那么皇帝就不想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他没想到,第一个被这帮人调查的就是他。

        “臣...臣,无话可说。”

        王承恩想了半晌,他知道,以崇祯的性子,你解释的越多,死的越快。

        因为在崇祯看来,解释就是掩饰,这是取死之道。

        与其解释不如承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