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案情推理

        

        水银发现,这司寇继昭的记性还真是好,两年多了,人犯交代的每个细节,他都仍然记得这么清楚。

        就听司寇继昭继续说道:

        “衙门派去了人锁拿人犯归案,并进行了现场验看。

        屋内没有发现打斗痕迹,门窗等也全部完好,没有损坏痕迹。

        被杀之人,只腹上那柄人犯家的菜刀外,亦无其他明显伤痕,更没找到其它的凶器。遂将死者尸首抬回衙门。

        经仵作验尸后,记录上却写着:死者伤口上有两道混乱的不明痕迹,一个就是那菜刀留下的,另一个,无法具体查明。且,被杀之人乃是死于失血过多。

        因为缺失了一样凶器,又有本官的介入,衙门索性将该案转交来了刑部。

        本官便接下,开始从人证处着手。

        其妻堂前述言:一直在家,不知道那人是如何进入自己家中的,根本就不认识。

        邻人们和过路者也皆言不识死者。

        人犯却说认识。

        说死者是其同乡兼幼时玩伴。自长大后分开,他为官,其留村,平日在乡村劳作、或以狩猎为生。如今不知怎的,竟就跑来了都城,还死在了他家里,他的床头。

        人犯因此百口莫辩。

        那名人犯跟随本官良久,本官自是信他清白,遂严审了其妻。

        其妻坚持声称,自打丈夫归家,她便再无外出。见丈夫深睡,就去了侧屋,纺纱织布。直到听见重物倒地声,才过去探看,后被惊昏厥,直到被邻里唤醒。

        所有邻人及到场的过路者,皆被本官一一审问,同样未果。

        不得已,本官只能将人犯暂押刑部大牢,关押至今。”

        司寇继昭言及即此,抬手向东方姑娘拱手施礼。

        “望东方神医明辩秋毫,为我那名属下,洗刷冤屈。”

        水银侧首,微微对着他点了点头。

        不过,自己这头虽然是点了,却是为着那句明辨秋毫而点的,但真实的那人是不是被冤屈的,且还两说。

        她转回头,执起一根肋骨,看了看,再看了看,招手让随从将烛火挪近。

        司寇继昭见状,亲自端着烛盏,凑近前来,蹲身。

        “有发现什么?”他问道。

        水银没有回答,在观察了那根肋骨片刻后,换手,放下去,拼接好。

        又拿起一根仔细验看,并状似不经意地问道:“人犯在那之前,办的是什么案子?”

        司寇继昭不假思索地回答:“贪墨案。因牵涉较多、范围较广,所以耗时很长。”

        那也是他和他的下属们,办得非常漂亮的一件案子,他也正是因此,得以升到左官长之位。

        所以,本心里,他不想跟着自己风雨奔波的属下,含冤入狱。

        “所有牵扯那桩贪墨案的人犯,都擒获归案了吗?”水银想了想,继续问道。

        司寇继昭心内一惊,难道?

        “你的意思是,有逃跑的,故意杀了人,报复他?

        这个我也有想过,但是,随便杀一个就可以,为什么要找住在这里的、离都城那么遥远的人?”急切中,他都忘了自称本官了。

        水银也没有注意到他称呼的改变,摇了摇头否认。

        “民女没那种想法。大人您别想太多。正如您所说,谁也犯不着为了冤枉一个人,找离得这么远的人。

        不过,敢问大人,还是有逃跑的,是吗?”

        司寇继昭坦然点头。

        “有,有小鱼小虾跑掉了的。这种案子,一般抓首、抓重就可以,不会、且不能一网捞得太干净。”

        水银颔首。这个她能理解。

        从贪墨案中分了百八十两后,给了点方便的,府衙之人根本理都不会理。

        她张张嘴,还想说什么,又闭上了。

        不能再问更多了。

        她总管不住自己循迹思案的毛病,以前是优点,但现在,这可是会让司寇继昭起疑的坏毛病。

        自己觉得他是个严谨、慎密之人,那自己呢?表现了这么多,岂不是也会同样让他觉得头脑过于聪慧?

        防的都是聪明人!

        自己得管住嘴,管住嘴……

        司寇继昭见东方姑娘欲言又止,想追问,也停了。

        大概是这姑娘又想到了什么,却觉得和本案无关,所以住嘴了吧?那自己就没必要刨根深挖了。

        多年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个有多么想当然的人。

        当然,现在的他是一无所觉的。

        水银拼接好骸骨之后,开口说道:

        “死者:男性。岁龄:32岁至36岁之间。身长……”

        被打断。

        司寇继昭打断她后说道:

        “这些不必验,卷宗里都有,那时死者刚死,新鲜验明的。”

        水银闻言,抬头直视着他。

        “你就肯定这副骸骨,一定是你当初见过的死者?”

        没发现这人是个急性子啊?这是被自己之前话太多,引乱了思绪吗?

        司寇继昭被问得一噎。

        是啊,自己凭什么认定,面前的骸骨就是当初的死者?万一被调换了呢?

        万一其家属记错位置了呢?

        虽然听东方姑娘前面说的都能合得上,但别的呢?

        什么可能都有的,不是吗?

        而且,就算什么万一都没有,人家验尸,也是要完整记录的,这是程序问题。

        思及此,他抱歉地冲面前的姑娘笑了笑,抬手示意。

        “你继续。”

        一边赶紧让随从做记录。

        水银瞪了他一眼,想了想再开口说道:

        “别再打断我,容易想不起来,又得再验。

        死者身长大约在:五尺六寸到五尺八寸之间。

        死亡原因:利刃自腹部入,自下而上,刺破肺脏导致。”

        说着拿起两根肋骨,指着上面的一道较深的划痕。

        “下较宽,上较窄,到这一根的时候,较短,更锐。而其对应的就是肺脏,应该就是致死原因。此刃有厚度、有微齿、痕迹略宽,不细。”

        她及时咽下了后面想说的:类似长匕的话。

        自己看痕就能精准地做推断,只会引起司寇继昭的警惕。

        反正按照常规,她只需要说出实际所见就可以。凭借着痕迹去推断具体的物事,那不是她的事情。

        司寇继昭没有察觉到她还有后话,只听她停了话语,便就着烛火,低头仔细地看了看那两道划痕,随后沉吟不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