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427节

        “拟旨,免去苏曳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一职。”

        这就可笑了,这就是一个兼职。

        在朝中,文武兼备才是权臣标配。

        桂良是内阁大学士,算是宰相了,他曾经兼了镶红旗汉军都统,现在兼了正蓝旗的蒙古都统,难道还会去管这些八旗的军务不成?

        接着,皇帝问道:“那这个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该由谁担任呢?”

        说话间,皇帝目光望向了肃顺道:“你这个旗主,可有人选啊?”

        肃顺想了一会儿道:“奴才一时之间,倒是没有人选。”

        杜翰出列道:“皇上,臣举荐德兴阿。”

        德兴阿,苏曳政敌。

        去年因为和苏曳为敌,在扬州大捷后,他和伯彦、翁同书一起,被一撸到底。

        杜翰作为苏曳的政敌,此时完全是在疯狂的试探。

        皇帝道:“僧格林沁,德兴阿现在是在你手下办差吧?”

        德兴阿是为了给伯彦出头,才导致被一撸到底,所以僧格林沁当然要管人家的前程,所以虽然德兴阿无官无职,却成为了僧格林沁的核心幕僚。

        尽管一个武将成为幕僚也挺奇怪的。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道:“是的,皇上。”

        皇帝道:“那这些日子,可有长进?”

        僧格林沁道:“回皇上的话,他在臣的幕府之中,勇于任事,这次修建大沽口炮台,他日夜都在大沽口,相当部分事情,都是他做的。”

        皇帝道:“知耻后勇,这就很好。”

        接着,他稍稍沉默了片刻,道:“拟旨,册封德兴阿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

        僧格林沁顿时大喜,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政治信号。

        接着皇帝又问道:“另外关于派人去和洋夷谈判一事,诸位可有人选?”

        杜翰又出列道:“回皇上话,苏曳曾经和英国人谈判,建下了奇功。”

        皇帝道:“可是他也和朕说明了缘由,如今洋夷统帅额尔金伯爵是包令的政敌,所以也把苏曳视为政敌,他去谈判,适得其反。”

        杜翰道:“但是要论对洋夷之了解者,大概无人出苏曳其右,所以不如让他举荐一人,前去和英夷谈判。”

        皇帝想了想道:“有理。”

        接着,他下旨道:“王德利,你再去苏曳家中一趟,问去和洋夷谈判,可有人选?”

        那个太监道:“嗻。”

        然后,他又飞奔出宫,朝着苏曳家赶去。

        ……

        而苏曳则继续坐在家中,静静等着。

        果然,很快又传来了声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江西巡抚苏曳专注其职,免去所兼镶蓝旗满洲副都统一职,钦此。”

        苏曳道:“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太监王德利问道:“苏曳,皇上说你最擅长和洋夷外交,关于和洋夷谈判,你可有人选举荐?”

        关于这个问题,苏曳早就说过了,皇帝也早就知道答案了。

        苏曳的原话是谁都可以,甚至就差点说,就按照你们朝廷的底线,派一条狗去谈,都能谈成。

        这不是说气话。

        清廷的外交在很长时间都是笑话。

        就比如在十几年后的天津教案中,直隶总督曾国藩和法国人的交涉中,身败名裂。

        于是朝廷就换了李鸿章去和法国谈。

        而恰恰法国人遇到了普法战争,无心纠缠在东方的这件小事了,所以就大事化小了。

        李鸿章莫名其妙躺赢,然后清廷就觉得李鸿章牛逼,曾国藩都搞不定的事情,你都能搞定啊。

        从此以后,李鸿章主导清廷外交几十年。

        但皇帝明明知道答案,却依旧派人来问,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是皇帝的聪明之处了,在这等权术上,他还是厉害的。

        就是为了给苏曳造成一种政治被动。

        一开始,他派人来问,九江知府你可有举荐之人啊?

        苏曳举荐了怀塔布。

        现在皇帝又派人来问,去和洋夷谈判你可有举荐之人啊。

        此时,苏曳要是举荐了一个人,那就和这场谈判牵扯上关系,未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时候,苏曳名声也会受损,直接被拖下水。

        苏曳要是不举荐。

        那你这人公私不分啊?

        九江知府,你就举荐了自己的私人。

        现在和洋夷谈判,关乎江山社稷,你反而不举荐人了?

        你不是最懂外交的吗?

        合着有好事,你就举荐。

        有坏事,你就躲开是吧?

        你这忠君爱国,你这一副为江山社稷的样子,成色也不高啊。

        而苏曳,一早就识破了这种伎俩。

        甚至,皇帝派人来问他是否举荐九江知府的时候,他就知道皇帝接下来这一招。

        但是……他依旧这样说了,这样做了。

        一是维持人设。

        二是让皇帝获得某种虚无的胜利。

        前天他和皇帝的见面,伤害了皇帝那种唯我独尊之心。

        所以皇帝想了一天,就想到了这些招术,对付苏曳。

        作为皇帝,他是一定要维持一种高高在上,生死予夺的权力感的。

        更准确地说,他要看到你的破绽,你的错处,他才满意。

        等获得了足够的胜利感后,皇帝才会结束这一切,放苏曳离京。

        ……

        太监王德利又飞奔回皇宫,进入乾清宫道:“皇上,苏曳说和洋夷谈判,他没有人选举荐。”

        杜翰道:“这就奇怪了啊,九江知府,他是有人举荐的。和洋夷谈判,他又无人举荐了,他不是最精通外交吗?”

        匡源道:“皇上,苏曳此人,趋利避害,不是贤臣,不足于担当重任!”

        皇帝轻轻叹息一声,却没有说什么,仿佛也表示失望。

        “苏曳此时在家中做什么?”皇帝问道。

        太监王德利道:“他已经准备好了所有行囊,队伍也全部妥当,大概就是等皇上的题字了。”

        作为苏曳失宠的标志,就是上一次他离京的时候,皇帝的题字晚了一个半时辰。

        而作为苏曳强硬的标志,就是苏曳等了一个时辰后,选择不要题字,直接离京了。

        也就是这个举动,第一次真正激怒了皇帝。

        但那个时候,苏曳哪里是什么强硬,是迫不得已要离京,也幸亏是没有等题字,否则去了上海后,直接就耽误真正的大事了。

        而这一次,在很多人看来,苏曳学乖了,就一直在家中等皇帝的题字。

        但这个时候服软,是不是太晚?

        正说题字的时候,杜翰又出列道:“皇上,九江知府空缺,臣举荐翁同书担任此职。”

        这话一出,所有人咂舌。

        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啊。

        刚刚举荐德兴阿做镶蓝旗副都统,现在又要举荐苏曳政敌翁同书做九江知府?

        肃顺沉默了片刻道:“皇上,户部尚书翁心存弹劾一事,尚且没有落定,翁同书担任九江知府一职,不如稍稍后延。”

        肃顺几乎是作为政治本能,出面阻止此事。

        准确说,是拖延此事。

        在他看来,皇帝今天折腾苏曳差不多了,再下去,真的要彻底失去体面了。

        皇帝不由得错愕地望了肃顺一眼。

        接着,皇帝道:“九江知府一事,就再议一议。”

        “都察院,对翁心存那边的调查,要加快一些。”

        都察院左都御史文彩道:“臣遵旨。”

        所有人都听出了弦外之意,调查得快一些,那就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意思了。

        否则,彻查要细,就不能快。

        接着,皇帝道:“准备笔墨纸砚。”

        然后,咸丰挥毫泼墨,写下了两个字:戒骄!

        他其实本来是想要写好自为之的。

        但这四个字,实在是太不体面了,所以改为了戒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