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一封血书!

        

        为了避免劳师动众,秦易已传令,率兵北上之时,无须百官相送。

        众官得知,也只能作罢,不送,亦可,但恭迎是必须的。

        他们尽皆期待,希望秦易早日凯旋,毕竟天子之位,已高悬许久。

        也幸好秦易实力非凡,声望极高,由其登基为帝,乃是万众期盼,不然,很有可能会有宵小,对皇位产生觊觎之心。

        例如流康,康都破,天子被擒,朝野陷入无君状态,便让众多城守,滋生了野心,从而作乱。

        若是流康,也有一个类似秦易,战功赫赫,屡建奇功,为本朝开疆拓土,且民望极高的主心骨,就不至于沦落至如此局面。

        所以,众人才张口闭口就说,秦易乃临瞻之幸,不仅增强了临瞻,也让临瞻,多次避免国破家亡与纷乱。

        阻止了百官相送,秦易担心百姓得知,会聚集于门口为他送别,影响民众生计,便在城门初开之际,率领易字营,即刻出城。

        整个瞻京,前来送别的,仅有司绮梅。

        对秦易来说,有司绮梅一人,已足以。

        城外,亭中,秦易望着司绮梅,满目柔情。

        昨夜,两人再次共赴巫山云雨,体验到了无以伦比的欢乐,感情不断升温。

        而如今,两度坦诚相待,司绮梅心中的娇羞,已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卷恋和热爱。

        如今,她的恋人即将远去,率兵征伐,心中自然难舍。

        凝望秦易,司绮梅抿着红唇,恳切说道,“一定要注意,小心,不要冒险,尽早回来!”

        秦易点了点头,心生感动,禁不住上前,将对方拥入怀中。

        两人紧紧相抱,身相合,心相融。

        远处,易字营铁骑看到这一幕,都移开了眼睛。

        身为秦易的麾下,他们自然不会乱嚼舌根,甚至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以免冒犯。

        抱了许久,秦易才松开司绮梅,郑重说道,“我会尽早回来的,时候不早了,我得出发了,你赶紧回去吧。”

        司绮梅紧抿着红唇,点了点臻首。

        秦易便转身,朝着骏马行去。

        上马之后,朝司绮梅摇了摇手,以作告别,秦易就驰向易字营,而后带着众多铁骑,朝北方急速驰去。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见。

        解决了流康,只要象戎不入侵,往后临瞻,或许再无战事。

        直到秦易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司绮梅才收回视线,明眸中尽是不舍。

        轻叹一声,她抿着红唇,转身上了马车,在侍卫的护送下,回返瞻京。

        微微闭眼,许久之后,再次睁开,美眸中,已恢复了平静。

        她将不舍和担忧,压在心中,之后要做的,是勤勉工作。

        得为秦易的天下,处理好户政问题!

        ……

        率领万余名易字营,临近傍晚,秦易奔出京畿地带,来到了明凌府的边界。

        瞻京位于京畿府,京畿府北边是明凌府,明凌府北边是召烈府,过了召烈,才能抵达流康边境。

        看了下天色,秦易说道,“继续前行,抵达明凌府,今夜于明凌府之内歇息。”

        若非不得已,兵马不可轻易入城,一般驻扎于城外。

        所以,说是在明凌府之内歇息,其实是在明凌地界内,寻找一处旷野,扎营歇息。

        为了避免劳师动众,秦易也不打算太过靠近城池,以免城中官吏前来相迎,浪费时间,也没有多少意义。

        就当秦易准备加速,继续行军之时,突然看到前方,有些人影,就杵在官道上。

        秦易不由讶异,放慢了马速。

        对方明显看到己方队伍,却不避让,或许有问题。

        距离渐近,他已看清,是两个人,两名衣衫褴褛的老人,身上的衣服脏污不堪,破破烂烂。

        但对方的脸庞较为干净,须发也未曾散乱,秦易隐隐猜到,对方应该不是行乞之人。

        见有人拦路,两名亲兵霍然加速,奔到两名老人的身前,高声嚷道,“速速让开!”

        怎知,对方没有让路,反而伸手,从怀中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张纸条,缓慢打开。

        亲兵见了,不由皱眉,但跟随秦易已久,他们养成了不扰民,不伤民的习惯,不好驱赶,只能无奈停在一旁,嘴中喊道,“此处危险,你们赶紧避让!”

        两名褴褛老人,未曾让开,反而慌忙且颤巍的,打开了纸条,低头焦急看去。

        只见这张被汗渍染黄的纸条上,有一个歪歪扭扭的黑字,“秦”。

        两名老人连忙抬头,将这个字,与停在官道上的兵马,对比起来。

        只见这队兵马的上方,飘扬着不少旌旗,旌旗之上,有一个个大字,“秦!”

        对比了片刻,发现一模一样,两名老人顿时欣喜,连忙互相扶着,朝易字营颤巍行去。

        两名亲兵未能劝离,反而见两人朝着队伍行去,顿时一惊,连忙策马上前,想要阻挡。

        就在这时,秦易带着几名亲兵,策马行来,出声喝道,“退下!”

        两名亲兵闻言,当即扭头,纵马奔到秦易身后,警惕的盯着两名老人。

        颤巍着走到近前,两名褴褛老人,突然跪下,声泪俱下的喊道,“还请王爷为小女申冤,小女惨死啊,请王爷还她个公道!”

        “求求王爷,为小女声张正义!”

        秦易闻言,顿时讶异,连忙下马。

        他正要上前,一旁的茅力夫劝道,“王爷,小心!”

        说不定有诈。

        秦易摇了摇头,他可以确认,这两名老人,没有任何威胁。

        走上前,不在意两人的脏污,秦易将他们扶起,皱眉道,“两位老人家,莫要哭了,本王便是临靖王,你们有何冤屈,尽管说来,本王会为你们做主的!”

        世道难以公正,总有冤屈,埋藏于人们看不见的地方。

        而秦易的使命,是还广大黎庶以盛世。

        至于平冤,他顾及不过来。

        可如今,这两位老人前来申冤,他岂能视若无睹。

        既然遇到了,就应该为民分忧。

        见秦易答应,两名老人喜极而泣,浑浊的泪液奔涌下来。

        秦易问道,“两位老人家从何而来?”

        他隐隐觉得,这两名老人,必定赶了很远的路,以至于风尘仆仆,衣衫褴褛。

        老妪颤巍的抹了一把泪水,带着哭腔答道,“民妇听说,王爷即将率兵北上,就与老伴,连夜从明凌府城出发,走了几天的路,才在这儿碰到了王爷。”

        秦易暗暗惊讶,当即喝道,“拿干粮和水囊来!”

        两位老人手脚颤巍,除了年纪大,或许和赶路许久,饥饿交加有关。

        这几日,这两位老人,很可能无粮下肚,只能露宿野外,才导致如此沧桑落魄。

        亲兵当即拿来水囊和干粮,秦易接过,递给两位老人,说道,“两位老人家,先吃点东西吧。”

        老妪摇头,哭着摆手,“我们听说,王爷公正严明,为人亲和,才赶了很远的路,来到此处!”

        老叟从怀中,掏出一张书信,给秦易递了过去,哭道,“王爷看看,此乃小女所写,请您为她主张公道啊!”

        秦易接过书信,郑重说道,“本王一定不会置之不理,两位老人家莫要担忧,你们先吃点东西,吃完之后,就随着本王,前去处理此事。”

        闻言,两位老人才接过干粮和水囊,但并未食用,而是看着秦易,浑浊的泪眼中,满是乞求。

        秦易见状,只能低头,看向书信。

        只一眼,他不由眼童微缩!

        血书!

        这封书信,通体由鲜血写成!

        可见书写者,是何等的悲怆与绝望。

        秦易快速浏览,而后眉头紧皱起来。

        邓家!

        竟是邓家所为。

        数年前,邓煊死在南蛮荒林,秦易拥有权势之后,并未对付邓家。

        只因格局大了,觉得不应祸及家人。

        而邓家,也未曾与他太过交恶。

        怎知,邓家如今,竟犯下如此大错。

        可以看出,此信乃是两位老人的女儿所写,信中写的是,邓家长子好欺辱民女,而此女颇有姿色,被邓家长子掳去,玷污了清白。

        此女颇为贞烈,竟然跳河寻死,被救回,在两老的劝说下,前去报官,可求告无门,府衙不见,县衙不理会。

        历经千辛万难,得见邓家家主,期盼对方能声张正义,怎知却被对方辱骂,赶出府门。

        此女万念俱灰,一心求死,割腕自杀,写下了这封血书。

        秦易眉头紧皱,他知道,邓家乃是临瞻六大家族之一,在明凌府拥有极大的权势。

        邓家长子,倘若真的喜欢欺辱民妇,那么必定会肆无忌惮,所犯桉例,绝不只此一例!

        而这邓家家主,竟然包庇纵容,难怪会教出邓煊如此狂妄无道的儿子。

        秦易正皱眉思索,就听到老妪哭喊道,“王爷,小女被逼死,只能草草下葬,我与老伴本想去邓府寻求公道,却被对方派人殴打,不得已之下,只能一路赶来,期盼王爷为小女申冤!”

        “求求王爷,为小女声张正义啊!”

        秦易点头,郑重说道,“本王会先派人调查,若真是如此,必会前去,替令媛讨回公道!”

        届时,就看看这邓家,敢不敢继续包庇违法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