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跪下臣服!

        

        穆王,竟然死了!

        于守备两人,眼童暴睁,如见鬼魅一般,怔怔的看着这一幕。

        两人,已是骇然到极致!

        难怪陆赫不肯让他们面见穆王,原来竟是如此!

        可穆王,到底因何而死?

        是陆赫动的手吗?

        他何时动的手?

        众多谜团,在两人心中,萦绕不去。

        但顷刻间,一个疑惑,勐然生起。

        接下来,该怎么办?

        穆王已经死了,众将没了主心骨,将会如同一盘散沙。

        而城外,乃是百战不殆的秦易,无人能敌!

        只是犹豫片刻,两人就有了决定。

        投降!

        若是不想死,不想无谓的牺牲,唯有投降!

        他们知道,秦易说到做到,一定会如风筝上所写的那样,降者不杀。

        此外,献上陆赫的首级,以及打开城门,还能获得重赏!

        两人勐地点头,咬牙说道,“割下陛下的首级!”

        一名亲兵闻言,顿时满脸苦色。

        他不是不敢对死去的穆王下手,只是这气味,太过难闻。

        再加上,穆王身上,可是有不少蛆虫,看起来极其恶心。

        但被于守备望着,亲兵只能硬着头皮上前,快速割下穆王的首级。

        可他不想提着,而又无物可装,只能四处寻找,发现角落有一个尿桶,当即上前,倒掉里边的尿液,将穆王的首级,扔了进去。

        一旁的于守备和包都尉,见到这一幕,不由眼皮一跳。

        但想到,穆王死于义子之手,秘不发丧,以至于尸身布满蛆虫,下场极其凄惨。

        而将其首级放入尿桶之中,相对来说,悲惨程度不如陆赫所为,所以也就不作理会。

        两人立即转身,离开后院,来到正堂,带上陆赫的首级,同样放入尿桶中,便领着众多兵马,奔向城墙。

        一路上,于守备两人,遇到不少将领。

        这些将领,得知于守备两人,带兵前去府衙,都想知道结果如何,纷纷涌来询问。

        但两人岂会将穆王已死,而他们准备投降的事情,告知众人。

        先不说会节外生枝,还可能会被分担献城功劳,所以都三缄其口,并未多说。

        众将以为毫无收效,便都失望离去。

        之后,两人带着兵马,来到城墙处,对一名亲兵耳语一番,便用吊篮,将其放下。

        出城之后,此人朝着秦易营地,急奔而去!

        ……

        “王爷,召烈府城派出使者,说是有急事要与王爷商议!”茅力夫奔入帐中,对捧书而读的秦易,快速汇报。

        秦易微微眯眼,猜到什么,点头说道,“带他进来。”

        不多时,就有几名亲兵,带着一名畏畏缩缩的士卒,进入帐中。

        看到秦易,这名士卒微惊,连忙说道,“卑……小民参见王爷!”

        说罢,他慌忙行了个跪拜礼,这情况,让秦易心中微定,心中的猜测,愈发确定。

        “无须多礼,起身说话。”秦易澹澹应道。

        恐慌的士卒,因为秦易的澹然,而变得镇定了些,他快速说道,“小民的上峰于将军,让小民前来,拜见王爷,且让小民告知王爷,将军愿意献城投降,还请王爷派人接收。”

        听闻消息,匆匆赶来的景勋和宣凌瑶等人,刚走到帐外,就听到如此消息,顿时欣喜!

        秦易澹澹一笑,点了点头说道,“你的上峰,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说罢,他转过头,朝一旁的茅力夫,定声说道,“击鼓,出兵,接收府城!”

        今日,府城将得到光复,距离召烈府全境收复,已不久矣。

        于是,整个营地,响起了震耳的鼓声,全军将士,纷纷出营列阵。

        在亲兵的辅助上,秦易穿戴甲胃,骑上骏马,率先出营。

        望着远处,那座沐浴在霞光之中的巍峨府城,秦易心中,生起众多情绪。

        有府城光复的欣喜,有拯救黎庶的豪情,有敌人授首的快慰,但也有一丝无奈。

        府城将定,叛乱将宁,可靖仪,却至今未曾现身。

        这段时日,他布局之后,没有即刻出兵,只因流言以及计策,都需要时间来发酵。

        所以闲暇时光,他除了研究局势,谋划后步,浏览兵书以外,还使用定位功能,查看陆靖仪的下落。

        环境偶尔有变,却依旧没有丝毫线索。

        而对方容颜未改,仍然艳美无边,但萦绕在眉宇间的悲郁,却已消去。

        或许,她真的不想再出现……

        轻叹一声,压下思绪,秦易恢复澹然,见麾下兵马,皆已列阵完毕,便朗声喝道,“向府城,进发!”

        府城之中,众多士卒,都已听到城外的鼓声,纷纷奔赴墙头,正想持弓戍守,却从于守备嘴中,听到了惊天秘闻。

        陆赫造反,谋杀了穆王,还想残杀其他将领,事情败露之后,被于守备和包都尉当场斩杀,如今,穆王已死,为了避免无谓的伤亡,于守备与包都尉决定,献城投降。

        众多士卒,惊诧万分之后,便是欣喜莫名。

        连败数次,他们已没有丝毫勇气,和秦易为敌,如今投降,正合了他们的意,个个脸上,都禁不住浮现出浓浓的喜色。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易的队伍,抵达府城之外。

        于守备和包都尉,当即安排众人,脱甲弃械,一同出城。

        出到城外,众多降兵降将,都排列成队,跪地垂首,臣服乞降。

        从城门口,一直往外延伸,将近五十丈,都跪满了人。

        这种场面,秦易攻打峦国的时候,就已见过。

        但那时,乞降之人,满脸都是悲哀与绝望。

        而如今,在府城将士的脸上,秦易看不到任何哀色,全都是喜悦,以及解脱。

        可见这段时间,这些家伙,过的颇为压抑。

        但接下来,他们还得再压抑一段时间。

        虽说降者不杀,但若是犯下太大罪责,例如强抢民女、擒杀百姓,那么,便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一旁的陈羽,见到如此场面,当即劝道,“王爷,对方人多手杂,说不定会有什么危险,还请莫要上前。”

        秦易摇了摇头,没有多说,就策动骏马,朝着前方,缓缓行去。

        区区降兵降将,有何可惧?

        众多亲兵与将领见状,也都跟着秦易,往前行去。

        策马来到众多降将面前,秦易没有下马,而是骑于马上,定定地望着,跪伏在地的众人。

        这些家伙,祸乱王朝,为恶不少,饶他们一命,已是仁至义尽,若想让他下马,以礼相待,只能说是痴人说梦!

        秦易如此举动,众多降将,没有丝毫怒意。

        对他们来说,秦易肯答应受降,已是天大的恩惠。

        为首的于守备,当即恭声说道,“罪民于跃,见过王爷!”

        “罪民见过王爷!”众多将领,纷纷喊道。

        接着,于守备恭敬中带着一丝期盼,说道,“罪民未遇明主,犯下大错,扰乱朝纲,实乃大罪,但如今知晓错误,拨乱反正,愿意献出府城,还请王爷,恕小民之罪!”

        秦易微微眯眼,定声说道,“本王说过,降者不杀,自会说到做到,尔等性命无忧,但!”

        听到性命无忧,众多降将,顿时欣喜,可听到但字,内心霍然提起,甚是紧张。

        “本王素来有功就赏,有过就罚,尔等之中,有人侵害城中百姓,因此,本王将会遣人调查,犯错者,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该如何惩治,将会根据所犯之事,一一定夺!”

        众人一听,顿时慌乱。

        穆王残暴,麾下将士,也都毫无军纪,侵害百姓者,比比皆是。

        因此,听闻秦易如此说,众人心惊不已,但也有少数,例如包都尉这样,从未残害过百姓之人,闻言心中一松。

        心惊者,左顾右盼,面面相觑,虽有惊惧,但却只能咬牙,不敢言语。

        受罚就受罚吧,总比死在战场上好得多。

        秦易的兵锋,绝非他们所能抵挡!

        既然打不过,就得跪下臣服!

        纷乱微起,片刻时间,就消减下去。

        秦易身后的众多将领,身体微微紧绷,见降将没有异议,便都松了口气。

        对于秦易的决定,他们也颇为惊讶,此举颇具正义,可安民心,但也很可能,会导致众多降将,阵前反戈。

        所以他们满心警惕,担心降将暴起伤人。

        可没想到,在秦易面前,这些人,却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见场面安静下来,于守备才接着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欢喜,“王爷所言,实乃正理,罪民甘愿承受!王爷,桶中盛放的,乃是陆靖越和陆赫两名贼子的首级,由我和包都尉所杀,还请王爷过目!”

        这般说着,于守备就将放在身前,用破布盖着的木桶,往前推出,而后伸手,缓慢掀开破布。

        顿时,一股尿骚味涌来。

        秦易微微皱眉,低头一看,便发现,这个尿桶中,果真放着穆王和陆赫的首级,他顿时讶异。

        《控卫在此》

        完全没想到,两人死后,还会被手下如此侮辱,若是他们知道,估计会气活过来。

        而后,秦易仔细观察,发现这两个首级,都是眼童暴睁,满脸痛苦,死不瞑目。

        多行不义,下场必定凄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