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群雄并起!

        

        数日后,流康王朝,与秦易缔结了合约的三位城守,纷纷拥城自立。

        对于恭王的檄文,他们声明反对,并痛诉恭王和肃王的不轨之心,言明要自立门户,以一己之力,光复康都,救出天子。

        与此同时,这三位城守,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打周边的城池,理由是这些城池为虎作伥,与两王沆瀣一气,不思救主。

        顷刻间,就有不少城池失陷,三峰城夺下两城,耀城夺下一城,滨城夺下一城。

        这个情况,令流康万民始料不及,惊骇不已。

        众多城守,纷纷怒斥三人背信弃义,图谋造反。

        恭王更是恼恨,传令众多城池,加紧练兵,而后合兵一处,剿灭逆贼。

        对此,三城城守也都厉兵秣马,囤积粮草,严阵以待。

        此外,他们还派遣说客,前去交好的城池,劝说城守莫要跟随两王,指出两人难以担起重任,不如一起共创大业。

        城守们虽未答应,但也都心思浮动,存了观望的想法,想等到以后,看看情况再说。

        倘若两王所辖兵马,无法以雷霆之势击溃叛兵,而是色厉内荏,那么往后,他们或许也可以……逐鹿天下!

        就在局势变得纷乱之际,孙兴棱按照秦易密信中的吩咐,执行下一步计策,派人四处传播流言,说某某城守,心存反意,此刻虽服从于恭王的指挥,不过是为了往后能够倒戈一击,重创恭王的兵马。

        这样的流言,有十几条,每一条的主角,都是不同城池的城守,到处传扬,以至于流康官吏心惊不已,尤其是恭王和肃王,完全不知道哪些城守可信,哪些城守不可信。

        只能对每一个城守,都带有浓浓的防范之心。

        因此,流康内部,猜疑和矛盾,疯狂滋生。

        在不信任的氛围下,纵使没有反意的城守,也不由生起了一丝“你觉得老子要反,老子就真反”的念头。

        仅仅数日,本来拧成一股绳的流康官吏,因为秦易的连环计,而被分化成了十数股,如同乱麻一般。

        整个流康的局势,变得极其纷乱,不少城守因为矛盾、因为被猜疑、也因为野心滋生,而纷纷拥兵自重,不再听从恭王和肃王的指挥。

        可谓是群雄并起,谁也不服谁,开始了互相征伐。

        而孙兴棱等人,看到这一幕,险些做梦都要笑醒。

        他们再无压力,只能满心赞叹,秦易果真如神人,翻手之间,就让流康局势骤变。

        众多城守,如同棋子一般,落入秦易布下棋局中,自以为行事自由,却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已被秦易轻松摆布!

        ……

        临瞻王朝,瞻京。

        宫城偏殿,众多临瞻重臣,皆聚于此处。

        定军侯、颖国公、司绮梅、以及其余五位尚书,八人皆坐于侧位。

        虽然秦易不在,但这主位无人敢坐。

        作为此次会议的发起者,定军侯率先说道,“各位大人,不知这几日处理政务,可曾遇到什么难题?”

        临瞻王朝,乃是泱泱大国,疆域辽阔,政令执行之际,总会遇到一些难题。

        而这些难题,一向是在早朝中提出,由天子定夺。

        但如今,临瞻已无天子,而摄政王秦易,也已率兵出征,所以众人便按着秦易的吩咐,以群策群力的方式,处理这些难题。

        听闻定军侯所问,兵部尚书率先说道,“临瞻两处作战,外伐流康,内平叛贼,朝中兵力已然不多,下官觉得理应征兵,填补空缺。”

        吏部尚书附和道,“下官听说,陆靖越那厮已在召烈府全境征兵,兵力大涨,已达二十万,乃是王爷的两倍,下官担心,王爷应付起来,或许会抓襟见肘,所以也觉得,理应征兵,以备不测。”

        定军侯闻言,沉吟一番后,望向众人,说道,“此乃大事,理应由王爷定夺。”

        两位尚书闻言,眉头不由皱起。

        这段时日,遇到众人意见不一的难题,都会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将之解决。

        他们便以为,这个难题也会如此,可没想到,定军侯却是提议由秦易来决断。

        当然,他们知道,这个事情涉及全朝,事关重大,除了秦易,无人能够担起责任。

        所以让秦易来决断,绝无问题。

        可问题是,秦易此刻,正朝着北方进发,信息传递,一来一回,极其误事。

        如此一来,就难以快速征兵,也无法尽快支援秦易。

        但他们转念一想,发现就算现在征兵,也非一日就能征召完毕,肯定会有所耽搁,一样会消耗不少时间。

        既如此,也急不来,只能如定军侯所说,将这个事情,交由秦易来决断。

        见众人没有意见,定军侯点了点头,让大家继续提出难题。

        众多尚书纷纷出声,提及本部所遇到的问题。

        这个情况,极为正常,每一个部门,下辖整个王朝的相应事务,总会遇到难题,就如司绮梅所辖的户部,也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户部侍郎已和她说起,之前瞻京失陷,京畿地带的百姓惊惶不安,纷纷奔逃,以至于田地荒置,流民增多。

        京畿附近的田赋,变得难以收缴。

        而民众流亡至各处,也导致每户丁口,与户籍所记载的,不再一致。

        此乃难题,让司绮梅略微头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每日早早前去户部,很晚才散值,只为了替秦易排忧解难。

        无法与他一同征战,那就得努力,为他稳固后方!

        好在,与众多麾下商讨许久,已想出了妥当的方法,既解决了田赋无法收缴的问题,又推出了安民措施,好让这些流民,尽快回归乡野,

        五部尚书,都提出了问题,唯独司绮梅没有提及,这让众人略微诧异。

        但定军侯却是知道,户部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司绮梅勤勉本职,兢兢业业,从而解决掉了。

        满门遭受屠戮,却忍住悲痛,奔劳于本职,司绮梅的坚强和韧性,让定军侯赞叹不已。

        如此温雅端庄,贤淑大气的女子,作为王妃,实乃上佳人选。

        不得不说,秦易除了智谋超群,打仗了得,就连选女人的能力,都出类拔萃……想到这,定军侯暗暗点头。

        他不知道秦易和司绮梅,是如何结缘的,但他能猜到,秦易心系司绮梅,一定是被对方的温雅大气所吸引。

        绝不是因为她样貌美艳、身形姣好,秦易身为不世出的人杰,不可能如此肤浅。

        众人聊了一会,一直并未说话的司绮梅,突然说道,“侯爷,各位大人,本官觉得,不可放任赤心门徒自由北上,理应加强管控,禁止百姓无故离乡。”

        听到这,众人纷纷点头,颇为赞同。

        他们皆已知道,穆王这厮,乃是赤心门门主。

        当初得知这个消息,众人恨得牙痒痒的,恨不得生撕了这个疯狂无比,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

        他们已猜到,先帝崩殂之后,赤心门搞出的众多阴谋祸乱,都是由穆王所策划,这厮太过阴险歹毒!

        但恨归恨,众人还没做出应对,如今听到司绮梅所说,便都点头认同。

        定军侯见状,当即说道,“既如此,那便加强管控,若是不得允许,而擅自离乡北上者,皆有嫌疑,全部擒下,入狱待审!”

        商议完毕,众人都不由得,望向了北方。

        他们知道,秦易此刻正率众北上,以处于劣势的兵力,去和阴险歹毒的穆王,决一死战。

        他们只希望,秦易能够平定叛乱,还临瞻一个朗朗乾坤。

        当然,也希望他平安归来。

        失去了女帝之后,临瞻,不能再失去他!

        ……

        盘连府,旷野之中。

        灰蒙的天际下,有一条长长的队伍,正从东北方向,往西南而去。

        细细一看,便能发现,这支队伍中有许多驴车、牛车,而这些车驾上,都有不少民夫,在挥鞭拍打,让牛驴走的更快一些。

        透过车厢的布帘,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摆放了许多布袋。

        这些布袋中装盛的,便是数之不尽的粮草。

        这些粮草从召烈府运出,将会在今夜,送达盘连叛军的手中。

        而在这条运粮队伍的外围,有些许骑兵与步卒,随着队伍前行,一边行进,一边吆喝,“快点,莫要耽误了时辰!”

        吆喝之际,有些许骑兵,将手中的马鞭,朝着驱赶畜力车的民夫头上甩去。

        只听啪的一声,民夫吃痛,惨叫起来。

        这声蕴含痛楚的叫唤,并未能换来叛军士卒们的同情,反而让他们嬉笑不已。

        而挨打的民夫,只能咬牙垂首,敢怒而不敢言。

        缓缓的,这支运粮队伍,来到了群山之间。

        四周的山岭上,有着浓密的树林,其中传来嘹亮的鸟啼猴鸣。

        但其中,却有一处山林寂静无声,极为安静。

        只因有一队人马,潜伏其中。

        这队人马,尽皆手持长刀,俯身凝视远处的运粮队伍。

        而另一边,高高的山岗上,衡宇身着黑甲,骑于马上,双目微眯,紧紧望着远处。

        见到敌方,即将走入攻击范围,衡宇便缓缓抬起手,而后勐地挥下,“杀!”

        一声怒喝,他身后的铁骑,犹如潮水一般,从山岗倾泻而下,朝着运粮队伍,席卷过去!

        不远处,山林中,眼见骑兵出动,众多步卒也都在将领的指挥下,勐地起身,嘶吼着朝山下冲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