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楔子 207伟大的人

        乍东行到周村。车厢内顿时空了大半。如果没有晏阳知雨二个带队的平教会一干人,偌大的车厢也就剩下四五名旅客,这让晏阳初等人有些疑惑,胶济铁路一直是国内较为繁忙的干线,不应该如此冷清。

        但是很快众人的目光被突然出现的的铁路两侧的铁丝网吸引过去了,铁丝网距离铁路路基外缘有,四米左右,一直随着铁路的延伸而延伸,即便到了铁路上错车的小站,也会连将小站一同包了进去继续延伸,铁路上也很少见供行人车辆通行的道口,即便是有,也被岗哨着守,而且从火车上看,并没有几个行人要等着穿越道口横跨铁路。

        只是平教会一行人很快敏锐的注意到铁丝网后面的景致与其他民国的乡村的不同。那就是旷野里的田地都是很大的地块,尽管有尚未消融的冬雪覆盖,依旧能分辨出不同于其他地方那些零碎的小地块,类似的现象也就在关东能有。

        远远的望去,偶尔能在田地周边发现一两个像是村落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也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村落,即便隔得老远又是走马观花,也能发现它们不仅排列有序的而且高大,尽管看不出新旧,可是隐隐能看到明亮的玻璃窗,彰显其不同于一般农村房舍的“豪华”

        “胶澳和铁路收回是山东省府管理,现在日本人担任车务长和会计长,看着铁丝网像是鲁北这边与铁路的关系很是紧张。”晏阳初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到了益都站,益都站也是被铁丝网加围墙给封了起来,出口那里赫然是个写着检查站的大厅。

        “八嘎,为什么不让我们出站?”一进大厅,晏阳初被争吵声吸引过去,停下来观看一伙日本人与检查员的争吵。

        “错错,错错。没说不让你们出站,要进行检疫检查,谁知道你们从日本带来什么脏病,这个签署行为准则规范也是必要的手续,还有派员随行,当然这个费用是要你们出的,谁知道你是不是间谍,还有,八嘎是骂人的话。你要注意修养,其实日本人那里懂得修养,算了没法跟你这样的野蛮人交流。”

        检查员明显的是个油盐不进的老油条,或是见惯了这样的情况,对于面前咆哮的日本人始终保持不温不火的态度,只是让人总觉得这个检查员对待日本人的姿态有些别的意思,像是竭力挑逗日本人的火气,态度好像不错,可是话语很是尖酸。

        “八嘎,我的就要出去,看你能怎么样。”日本人说着就要往通道口那里闯,可是那里横着一道栏杆,后面还有一队彪悍的警卫正在虎视眈眈,日本人无法硬冲进去气急败坏狠狠的将栏杆旁边的木质通道的间隔踹去。

        “咔嚓”木质间隔被踹大洞。

        令晏阳初难以置信的一幕出现了,后面警卫瞬即打开栏杆冲了过来,狠狠的将那今日本人打倒在地,众目睽睽之下一边对着日本人拳打脚踢,一边将其带到随即将其大厅一角,用手镑拷在墙壁上设置的挂钩上,那今日本人只能蜷缩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他身后的墙壁上写着临时留置区。

        与晏阳初同样目瞪口呆的日本人的同伙等反应过来时,那几个警卫已经回到栏杆后,他们的动作迅捷看来干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

        “八嘎,竟然敢殴打拘禁大日本国民,我们将向领事馆控诉你们?”他们只好把怒火朝安坐在通道窗口内的检查员

        “稍安勿躁,这个大厅是苏鲁督军辖区,所以必须遵守这里的法令。你们看到了,你们的同胞破坏公物在先,当然是要受到惩罚的,我们也很快就会通告你们青岛领事馆派员来处置这事。”

        “八嘎,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出站,我们日本人在支那具有自由出入的权力,是你们无理在先。”

        “错错,我再强调一遍,没有不让你们出站,你们日本人是可以自由行动,可是是合法的自由行动,是要遵守我们地方上的法令的,是要办理相关手续的,这个手续这个,明白了吗?不明白,我再说一一边,这个”检查员在晏阳初等人看来真是嘴碎,唠叨了十几分钟也不停。

        “阳初,知行”就在晏阳初等人在大厅里被那个突发事件吸引精神的时候,黄哲明已经发现他们隔着栏杆大声的招呼,晏阳初是在济南定了前往益都的火车票之后,才发电报给留在羊角沟主管教育的黄哲明。

        平教会一行十六人由黄哲明领着,通过一个国内民众的检查通道也进行了相关的身份验证后,还都办理了一个临时身份证,其中六个人没有一寸相片还是由黄哲明作保并在一旁的照相处照完相后才进入栏杆那边。

        “哲明,有必要这么麻烦,和出国差不多。”晏阳初对于大厅的严密检查很是不以为然,心中对那个跋扈的大帅哥俩的恶感进一步增加,都是多年的朋友,又是知识分子,对黄哲明也无需掩盖自己的观有

        “鲁北孤悬一隅,势单力薄,不得不小心,面子功夫先做足再说,主要是针对日本人等不怀好意窥伺鲁北的势力。”

        “哎,哲明,那个检查员很有意思,你们从哪里找来一个这样嘴碎的人?他说“公俭疫那此是什么意思”陶知行却是对那个唠叨的芯二:卞是感兴趣。

        “很普通,针对外国人的接洽的通道的检查员都受过相声刮练,至于说的检疲就是全身健康检查,针对外国人要彻底些,那个,行为准则是进入鲁北放弃一切特权遵守鲁北法令的声明,身份验证是黄种外国人必须在左胸前佩戴本国国徽等能明显标明其身份的标志

        “哲明,你们这样对日本人不会引起外交纠纷吗?”平教会的一名成员问道。

        “肯定会,类似今天的事件时有发生,不过我们对涉外部门有个,要求,每天必须要向日本领事馆发送十份以上的抗议照会,我们的涉外人员一个字“赖”赖着不放,追着不放,即便没有外交纠纷也是不停地和日本领事馆交涉,把小事交涉成大事,总之是不断地制造小麻烦,他们的精力也有限,资源不会被浪费在处置这样的无关痛痒的琐事,而且是每件交涉都有可能一拖就是几个月的处置周期,不可能。

        类似这样小的外事纠纷即便是正常的交涉也不会引起大的争端,更何况我们恶人先告状,死缠烂打。而且中央的外交部已经习惯我们陈帅的做法。总是拿中央难以管束地方为借口。

        其实这些招数还是跟日本人学的,外交无大事,大事不是靠外交解决的。可是真要日本的外交官整天处置这样的琐事,他们日本人也嫌麻烦,今天这样的事情在天津可能真的是日本外交人员一展身手的机会,可是在鲁北只是习以为常到漠视的小事

        “哈哈,你们够狠,这和制造更多的谎言,将最初的谎言湮没在一堆谎言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你们的陈帅跋扈可是中外闻名,没想到无赖手段也是一流晏阳初的话不知道是夸奖还是讥讽。反正黄哲明听着不对劲。

        尽管前往羊角沟不远,黄哲明却是坐火车来的,到不是为了节省汽油,大冷的天,还是火车舒适又安全,而且速度一点也不慢于汽车。众人说说笑笑的很快走到检查大厅不远处的另一个,益都火车站,这个却是羊临铁路的站点。

        就在大家等车的时候,黄哲明大体介绍了羊临铁路的修建状况,以及整个鲁北的交通体系,甚至还给晏阳初解释了胶济线上客车上客率减少的原因。

        羊临铁路在胶济铁路被收回后,也交汇到胶济线上,只是业务不多,鲁北的货运客运几乎绝大部分走的是鲁北自有的运输系统。甚至将原属胶济线和青岛港的一大部分客货运输业务抢夺过来。

        济南为中心的省内腹地进口从龙口卸运货物,装在那些分节驳上直接就能到羊角沟。接着沿小清河上溯至济南城区的码头上。或是博兴等沿河码头。出口也是如此,运费比走铁路到青岛便宜一半多。水运除了在时效性上,其他方面对于铁路具有决定性的优势,特别是小清河直达济南的中心城区这一媲美铁路火车站的状况使得水运的优势更加凸显。

        羊临铁路上客货车的频率很密集,特别是在冬季,运河体系封河对于铁路的压力就大了,几乎是每个站点上都停着等着错车的火车,已经有了动议扩建复线。

        这是黄哲明能明面上公开的阐述的理由,而更深层次的理由却是不能当众和晏阳初等人讲的,胶济线出现这样的状况却是陈建峰剪意打压的结果。

        华盛顿和会上陈建峰的一切小动作并没影响大局,唯一的改变是仅仅将胶济铁路的“赎款”压缩了三分之一降到两千多万大洋,其他的条款大同小异,当时鲁北资金不宽裕,也不想出这笔钱,铁路和矿产交由中央和日本人处置。

        但是被中央寄予厚望能带来财源的胶济铁路却在鲁北的交通体系以及包括低价策略在内的手段竞争下陷入巨额亏损的窘境,连带着青岛港也失去了往日的荣光,青岛港除了出口日本的原盐,煤炭和铁矿就靠那些日商进口出口点棉花棉纱维持,龙口港已经超越它成为山东第一大港,而新兴的海州日照黄岛以及改扩建的烟台等港口使青岛港连同胶济线组成的交通体系境遇更加窘迫,连累青岛也丧失了鲁东商贸圈的中心地位,彻底沦为普通的海港城市。

        而由此引起的中央对于处置胶济铁路股权的声音开始出现,而且这种呼声越来越强烈,陈建峰已经派人洽谈从中央那里将胶济线路权全部买下的事宜;同时对于中日合营的那些德国矿山,也在鲁北行政当局的骚扰下经营困难,同样是入不敷出。

        那些手段没有一个是光明正大的,运输上不按照普遍的经济规律的恶性价格竞争,甚至走动用政策手段促使鲁北辖区的商户企业不通过胶济线和青岛港,哪怕是胶济线上的维县的对外运输;而几乎是专门针对日资企业的劳工法,有句名言“最怕认真”而这种故意的认真对于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几乎是致命性的打击,更无论那些“刁民。们今天在通往厂矿的大道上挖沟,明天抗议污染环境,一出出的不会停息。

        这些手段恰恰是日本惯用的无赖手段,而任何一个,政府的精力和行政资源都是有限的,这样的琐事难道得需要日本出兴…而对千中国政府权括地方政府的侗吓能够得以成功在!“品政府能被吓住,可是恫吓之所以成为恫吓,就在于它是一种恐吓而不是行动,陈建峰恰恰却是明白这一点,地方实力派的超然地位决定了他根本就不会手这种侗吓的要挟。

        没办法,只能使用这样的下三滥无赖手段。

        只是没想利益都车站上的这一出正好被晏阳初一行碰上,无形中又增加了他们对于陈建峰这个跋扈大帅新的恶感,即无赖大帅,这是陈建峰始料不及的。

        “你下来,你不配作为一个教师站在叫台上,你是误人子弟陶知行很少见的冲动,冲进教室指着讲台上正在授课的一位小女老师大喝,那个老师身后的黑板上赫然是歪歪扭扭的板书。而那个女教师显然是被他吓坏了,目瞪口呆的站在讲台上,直到校长和黄哲明一同进来,才在校长的示意下呜咽着跑了出去。

        这些天在鲁北的中小学参观,让晏阳初陶知行他们一行异常的惊讶也是异常的欣慰,正如黄哲明说的,不要去计较无赖还是君子,只看事情的结果,现在的鲁北是取得适龄孩童入学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的成就湮没一切反对质疑的声音。

        但是。当他们一行来到莱阳县考察一所中心学的时候,就在众人欣喜的参观崭新高大的教室,以及设备齐全的实验教学大教室之时,陶知行偶然注意到一个教师的板书是如此的粗鄙不堪,甚至不如一个学高年级学生,而当他侧耳倾听老师的授课内容时,发现老师纯粹的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教学技巧可言,他愤怒了,何谓老师,师者,解惑授业传道,这样的老师不是教书商人而是误人子弟。

        “哲明,齐校长,你们的教师就是这样的素质,她是那个师范毕业铆怎么会这样的水平啊?。陶知行质问陪同他们参观考察的黄哲明以及这个学校的校长。

        “小吴老师不是师范生”齐校长诺诺的答道。

        “不是师范生,中学生也不会这样的水准,怎么上的学。”

        “咳咳,也没有上过中学”

        “哎,你们怎么会让一个高小学生教二年级呢?”

        “咳咳,她也不是高小生,她是三年级的在校生。”

        “什么?你们竟然让一个在校生当老师,不对,她的年纪少说也有十五六岁,怎么会是四只级的在校生呢?”陶知行极度震惊,一旁之前也赶过来的晏阳初同样的感觉。

        “知行,阳初,鲁北的小学乃至中学的学校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平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黄哲明示意齐校长去看看小吴老师,他对陶知行等人解释说。

        “你们想过没有?一次就招收了四百万一年级学生,我们得要增加多少老师啊?四”等西南地区去年又是一次性的招收了一千多万一年级新生,又得需要多少老师?即便是一百个孩子一个老师也要四万多和十万多。

        你们是搞教育出身的肯定知道,即便是满足最基本的教学需求,一百个孩子总得要两个老师,我们上哪里一下招来这样多的师范生,即便是中学生也没有。而我们这些年攒下的底子还要去支援西南的学校,而且我们的中学已经迎来第一波扩招,这还只是以往的小学生几乎全部升入中学的小范围扩招,我们大范围扩招的小学生第一批大龄速成班升入初中也就在明年,中学老师素质和数量的要求比小学老师不止高上一点,我们的师范现在即便是开组马力也满足不了需求。

        没办法,真的是没办法的办法,只能让部分高年级学生给低年级学生代课,我们一个低年级老师要负责多少名学生?二百个,二百个啊。

        知行,那个被你骂哭的小吴老师今年是旧岁,她是旧岁上的一年级,是二年制小学,在两年完成五年小学课程的同时,还要负责协助正式的老师为这一个班的学生教授新课辅导作业。她不容易啊,你让一个只上学一年多的人写一手漂亮的黑板字,还要她按照讲义授课,很难,很难。”说到最后,黄哲明已经有些许哽咽。

        “对不起,我太冲动了,不了解情况,真的对不起陶知行也是非常的惭愧。

        “知行,道歉你应该向小吴老师道歉,而不是我。

        还有,阳初,知行,这个学校就是你们心目中那个跋扈无赖的大帅建立的,鲁北四”贵州鄂西陕南皖冉苏北一座座崭新的学校都是他建立的。

        你们知道吗?仅仅是鲁北的六百万中小学生一年的吃饭穿衣住宿生活的开销是多少吗?整整六千万大洋,这还不算维系学校运行老师薪水等等支出,这钱同样是那个无赖跋扈大帅出的,孩子们不仅上学免费,吃穿用度也是免费的,不然怎么会有近百分百的入学率,会有赔钱货的女生呢?

        知行,阳初,你们是否应该为自己对陈帅的误解而道歉呢?”

        黄哲明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晏阳初和陶行知,作为有良知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们筹建的平教会即将推行的识字教育方案,却是为提高平民的文化水平以期望提高他们的素质,最终提高整个国民的整体素,贝。

        不可否认当年陈建峰在四川针对教师的减薪以及后续的动作可能招致了包括晏阳初等人的误解,但是通过这些天的鲁北的考察,他们震撼于鲁北在教育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也为如何创造这个成就而困惑,现在他们是彻底知晓了,就是那个他们一直误解的跋扈无赖大帅一手创造的这个奇迹。

        任何质疑任何谩骂都改变不了这一座座矗立的学校,一个个幸福的学生构建的事实,晏阳初陶知行对望一眼,立即知会彼此的心境,他们要赶往重庆,面见这位创造奇迹的大帅”

        尽管也知道罗斯福伪善重利的政客本质,但是罗斯福在二战末期发表的著名言论,还是让陈建峰颇为认同,

        “在我们力求安宁的未来岁月中,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言论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妾崇拜上帝的自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三是不虞匿乏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保证使每个国家的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共识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第四是免受恐惧的自由从全球的角度说,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它是如此全面彻底,以致任何国家都无法对他国发动武装侵略一在世界每一个地方。”

        有一个中国人又加了一条,人民要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他就是晏阳初,一个终生致力于平民教育的伟大的教育家。

        晏阳初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没有高素质的国民,哪有强大的国家”这与陈建峰一直坚持的理念完全一样,这是真正的为病重的中国号准了脉。

        陶知行把旧式的教育批判的针针见血,一文不值,传统教育是“他教学生吃自己,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一点没有他教学生吃别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习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

        以及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生做人,读活书,活读书;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做人中人。“生活及教育,社会即学校”。

        陈建峰以前每每独到陶行知的言论,总是边读边感叹。八十多年前就已经如此系统的素质教育理论,为什么力,解了中国还是应试教育,还在培养“吃自己,吃别人”的学生呢?“学习好了考上大学,才能有好工作当干部娶俊媳妇”为什么还有老师这样教育孩子呢?你到随便一个中小学校问问里面的学生他的理想,唯一和小民沾边的是“当解放军警察老师”其他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歌星等等”就是没有当“工人农民”等草根小民的愿望,尽管最后大多数人都做了“工人农民”这样的草平民。为什么?

        两人对于平民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分歧,晏阳初侧重于成人的识字教育,陶知行更关心儿童的启蒙教育特别是条件艰苦的农村。但走出发点都是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集质。

        而与空谈的知识分子不同,他们却是深入民间践行自己的理想,对于两人为提高民众文化素养的无私奉献和执着精神,陈建峰深感敬佩,他们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未来扎扎实实做实事的人。

        前世的中国陈建峰看来还远没有到崛起的程度,他也一直在思索什么是中国的崛起,一直在思考和寻找答案,最后他将目光对准了德国和日本。德国经历了两次战败,马上就有了两次复兴,不是崛起而是复兴,德国的崛起源于俾斯麦时代。

        日本则是在二战后实现了崛起,对比他在二战前的国际地位和国民生活现状,绝对是崛起,这两个国家的崛起孙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俾斯麦在全德意志普及了基本教育扫除了文盲,这才有了德国以后的科技爆发和国力大增,尽管经历了两次大败,可是只要大批的高素质国民还在,马上就实现复兴。

        日本则是二战后就开始大力加强教育,甚至有的县长因为自己县的教育发展不好而愧疚自杀,在这样的氛围下,这个,日本国民的素质不长的时间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日本崛起了。

        中国的崛起在陈建峰看来却是源自“血淋淋”的教改,不管手段如何,可是结果却是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让大学生沦为普通劳动者,甚至是失业者,尽管可能有诸多不足甚至是极大地弊端,可是一个国家充斥着大学生失业者总比充斥着文盲盲流要进步。

        “时间,给我一代人的时间”陈建峰一直想,“我就能造就两亿高素质的国民。”扩大地盘。编连强军,录削压榨旧农民,发展工农业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围绕着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就是把中国打烂了,只要有占人口总数一半的两亿高素质国民,一切都可以重来。

        就在晏阳初陶知行渴望面见陈建峰的同时,远在重庆的陈建峰怀着同样的渴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