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话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精神上的压抑成了我犯罪的根本原因,我不得不压制着自己的**,所以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对这一点仔细分析。
“我每次作案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犯罪,而是当我将车开到有‘目标’的地方时,就有些不能自已,所以我就会让自己尽快下手,然后快速逃离。”
他说自己就是一个英雄,根本不承认这些是软弱的表现。
“有一次,我身上带着14000元的珠宝,想将这些珠宝换成钱,然后去见一个女人,为此我被警察抓住。后来我感觉那时真傻。”他们在女人身上花大把的现金,就是为了赢得她们的好感,因为在他们心里把征服女人看成很骄傲的事。
“监狱里开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只要我可以去听的我都会去,但是我并不是让自己改过自新,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作案知识。”
这已经表示这个人对人类有着极度的仇恨绪,不但如此,他还根本不想在世上生存。他说:“如果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儿子,我就会将他杀死,因为我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种犯罪。”
那么,我们怎样让这样的人真正改过自新呢?除了让他与人建立起合作精神,别无他法,我们要让他知道自己思想错位的原因。我们只有让他认识到是因为童年的经历导致了他对人生的误解,才可能帮他走上正途。在这个案例中,有些事我并不知道,其中也没有进行描述,所以我只有靠着自己去加以猜测:他是家里的长子,就像其他长子一样,在开始的时候是家里的主导人,但之后,随着其他孩子的出生,他的风头被别人占领了。如果我的猜想是对的,你就会现,即使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他与人的合作受到阻碍。
约翰说,那些在劳教所受到虐待的孩子们,在出去后会更加憎恨这个社会。在此我想声明一下,在心理学看来,在监狱中的所有暴行,都会被罪犯看成一种挑战和磨炼。如果不断地告诫罪犯要重新做人,他们同样认为这是一种挑战。他们想成为英雄,所以对这种挑战感到欣喜。他们认为自己正在继续与社会对抗,于是更加下定决心抗战到底。如果一个人开始和全世界对抗,那么这个世上还有什么事比这更具有刺激性呢?
面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同样如此,让他们迎接挑战同样是最失误的管教方式。因为这样就会在孩子们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我一定要看看到底谁更厉害,看谁支撑的时间最长!”他们和罪犯一样,同样想让自己成为“英雄”。他们清楚,只要自己足够聪明,就可以逃离法律的制裁。在监狱或劳教所中,如果管教人员让罪犯去迎接挑战,是极为错误的做法。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已经被裁决的杀人犯的例子。他杀死了两个人,并且在犯罪之前,他将自己的目的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这些日记给我们提供了线索——他的犯罪过程和动机是什么。任何犯罪分子在作案前都不是没有任何计划性的,并且在他们的作案缘由中一定有着某些合理的成分。当犯罪分子在录制口供时,没有一个人不为自己的犯罪做辩解,他们对罪行的本身也会解释得清清楚楚。
在此,我们看到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即使罪犯,也不可逃离这一事实。但是,他们却极力想逃离这种责任感,让自己不再受此束缚。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曾这样描述:拉斯柯尔尼科夫已经在床上思索了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去犯罪。他不断地问自己:“我是拿破仑,还是胆小鬼?”罪犯就常常用这种方法去蒙骗自己,从而达到犯罪的目的。其实,罪犯很明白什么样的人生没有意义、什么样的人生有意义。但是,因为他们的软弱和胆怯,没有勇气去接受有意义的人生。正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奉献社会的能力,所以变得胆小怕事,以至于不敢尝试有意义的人生,因为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与人合作,而他们偏偏缺乏这种基本的合作精神。当罪犯想减轻自己身上的压力时,就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