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张祯:“......句句发自肺腑。”

        张辽冷哼,“你就不怕我拥兵自重,生出野望?”

        “不怕!”

        张祯举起拳头晃了晃,“小心我打扁你!”

        张辽大笑,“哈哈!”

        张祯继续威胁,“注意,我说的是真话!兄长,你若敢走上歧途,我真会打扁你!”

        张辽拱手,“不敢不敢,怕了你了!”

        吕布恰好走来,顺口问道,“神悦要打谁?”

        张辽抢答,“谁也不打!”

        单独的张祯,或者单独的吕布,都不算可怕。

        但这两人加在一起,那还真是能将他打扁。

        也能将天下任何人打扁。

        ——

        分别跟张辽、荀彧、田丰聊过之后,张祯又找赵云,谈了大半晚。

        赵云目光澄澈,含笑听着。

        最后说,“神悦且安心,我定为你,为朝廷守好冀州!”

        张祯笑道:“有子龙兄这句话,我还有何可忧!”

        刘备那儿,她也写了信去,说明调任赵云一事。

        没多久,刘备就回了信,很为赵云欢喜。

        甚至还说,若有合适的机会,也请张祯提拔他的义兄弟关羽和张飞。

        吕布笑道,“大耳儿心胸倒挺宽阔。”

        张祯:“......大将军慎言,是刘皇叔。”

        吕布不以为然,“反正他又听不到。”

        张祯:“还是该敬重。”

        不管刘备心中怎么想,表现在外的向来是宽厚仁义。

        历史中对吕布落井下石,也是因为吕布真的把他惹怒了。

        ——试想,漂泊半生,好不容易有块地,还收留了来投奔的吕布,结果吕布反客为主,抢了他地盘。

        换谁都得怒。

        张祯看一眼吕布,心说你和刘备、曹操还真是前世的冤家,今生的对头,爱恨情仇,恩怨纠缠......

        吕布下意识挺直肩背,“看我做甚?”

        不是他不愿意让神悦看,而是她的目光有些怪异。

        张祯都不用想,赞誉之词随口就来,“看大将军龙精虎猛,威武雄壮!”

        吕布脸微微发热,“哈哈!”

        奇怪,以前神悦甜言蜜语,他都能坦然受之,现在怎么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206章 再动听的赏识之语,都比不上实实在在的金钱鼓励

        设置好冀州官场最顶层的人事架构,张祯也没急着回长安,而是准备送冀州一样好东西,火炕。

        这件事情,其实去年就该做了,这个时代的冬天实在太冷。

        但去年她的关注点在秋收,之后又忙着接待来贺正旦大朝的各方使者,还生了病。

        等想起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冬天,推广火炕也来不及,只能先挖煤炭。

        今年,她出征前就画好火炕图纸,并阐明其原理,让墨家师兄台舒领着人试做。

        等他学会,再教给高顺找来的泥瓦匠,由朝廷负责推广。

        此时,应该推广到关中最边远的县了。

        冀州既然被朝廷收回,也该享受这等福利待遇。

        又画了图纸,让新任知州荀彧找来小有名气的泥瓦匠,跟他们开个产品说明会。

        盘炕这项技术,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主要有四项重点。

        一是灶台集烟洞这里的通道要大小合适,大了浪费柴禾,还容易烧到炕上,小了不走烟,火烧不起来。

        二是灶台集烟洞和烟筒集烟洞的连接处要特别注意,以保证热度均匀。

        三是入口部位的烟道,要比出口部位的烟道细一些,否则炕尾温度会很低。

        四是烟筒根部要做好回风槽,以免浓烟倒灌。

        “大家能听懂么?”

        张祯讲得口干舌燥。

        泥瓦匠们纷纷点头。

        其实还不太懂,但州牧大人亲自跟他们讲解,不懂就不识相了。

        张祯天天跟人精打交道,岂会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

        看着他们,就像老师看着一群学酥,勤奋、平庸、有礼貌。

        一问都会,一做都错。

        忽然很想念台舒师兄,跟他沟通可顺畅了,她说什么他都懂,甚至没说的他也懂。

        ——大师侄台息虽然也在冀州,但他沉迷于研究改进旱地雷,整天呆在工房里,饭都顾不上吃,张祯不敢麻烦他。

        或许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吧。

        不过,也可能是她并不精通传道授业这项技能。

        张祯告诉自己不要急,和颜悦色地道,“诸位不必拘束,若不明白,尽可提问。”

        泥瓦匠们暗暗交换神色。

        估计是见她面容和蔼,说话也亲切,一名三十多岁的黑脸泥瓦匠迟疑道,“敢问张大人,这火炕,是否就是炙地?”

        旁边的泥瓦匠连忙拉他,示意他闭嘴。

        州牧大人说是火炕就是火炕,你提炙地做甚?

        张祯来了兴趣,“炙地什么样儿?说来我听听。”

        黑脸泥瓦匠磕磕绊绊地说了,其他人也知道,偶尔做补充。

        “炙地”只是一种叫法,还有些泥瓦匠称之为火地、烟地、暖地什么的。

        是指在数九寒冬,将地面烧热,再把柴禾移开,然后将铺盖搬到地面上,借着余温入睡。

        家境好的,还会在地面上搭个石台或木台,更为干净。

        张祯越听眼睛越亮。

        这不就是原始版的火炕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