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168章 秦王的承诺,难道能够相信吗?

        一道来自秦国的诏令,吹过秦川,越过崤函,跨过无数人的埋骨之地,来到了白起的手中。

        秦王稷对白起在楚国的行为大加赞赏,对于赵国的不满毫不在意,让白起带着秦军接收韩魏楚三国的土地。

        并且要求白起先不要回到秦国,而是就地休整,如果赵国敢动手,就要狠狠地打击赵国。

        这也算是一种保护白起的措施,现在痛恨白起的人太多,待在军中至少很安全。

        楚国公室带着贵族一路奔逃,直属于公室的国人和强壮的奴隶都随之逃走,但还是有大量奴隶被丢下。

        在战国末期,只有楚国这个依旧保留着世卿世禄制度和大量封君的国家还有这么多的奴隶了。

        南阳和江汉一丢,颖水往西全都守不住。

        楚国和秦国现在的局势,颇有一种昔年吴国和楚国在南方对峙的意味。

        但不同的是,秦国要比昔年的楚国强大太多,整个诸夏完整的劈成两半,西侧全都是秦国的地盘,东侧则是山东七国,六王一侯。

        秦国数十万大军驻扎在周、韩、魏三国的旧土上。

        纵然给七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隐晦的风在七国之间流转着。

        不仅仅是痛恨白起的楚人,列国君主都在寻求勇士想要刺杀白起。

        尤其是韩魏两国,惶惶不可终日,覆亡之危,就在眼前了。

        但是刺杀一国主帅又是何其艰难,尤其是白起深居简出,几乎不再外面露面。

        洛国没想到白起竟然不回国,他不离开军营,即便是洛墨也没能找到机会。

        洛氏现在手中所掌握的能确定杀死白起的神器,诸如千里符,都太过珍贵,不可能使用。

        一时之间竟然僵持了下来。

        但是洛氏并没有放弃,洛泽沉声道:“现在白起躲在军队之中,但是大战一起。

        难道他还能一直不出现在太阳之下吗?

        万千崇山峻岭,处处都可以是他的埋骨之地。”

        秦赵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面对不愿意兑现承诺的秦国,赵国当然要从韩魏的国土上拿回来。

        韩魏两国陡然发现,自己居然有选择给哪个国家割土的权力。

        韩王和魏王倒是觉得没区别,但韩国和魏国的贵族却纷纷想要投降关系更近的赵国。

        甚至直接违反公室的命令,郡守和贵族就带着军民投降了赵国。

        韩魏二王见状,再加上一直要挑事的洛国,纷纷在秦赵两国之间拱火。

        让现在唯一还拥有强大实力的赵国和秦国之间发生战争。

        韩王更是直接给赵王写信,这封由整个韩国的才智之士想出来的信件,情真意切的为赵王着想着:“山东有七国六王。

        韩魏疲敝,楚国惨烈,想必是不值得您关注了。

        燕国偏弱,举国之力或许都不如您的一郡之地吧。

        洛国地小仁慈,齐国富而不强。

        只有赵国,诸夏大战虽然失败,但是之后却屡战屡胜,这些年还击败胡人,为诸夏开辟新土。

        这种赫赫武功,数遍诸国都是没有见到的。

        现在秦国想要一统天下,登基为天子的心思,没有人不知道。

        韩魏齐楚燕五国都没有能力统一天下,洛国更是不会成为天子。

        那唯一强盛的赵国就是秦国的阻碍了。

        这天下的列国,除了赵国,难道还有人能战胜秦国吗?

        想必是没有了!看来秦国不愿意归还赵国的土地,就是因为秦国已经想要对赵国用兵了。

        秦将白起出道以来,杀死的士卒有数十万。

        韩魏楚三国都是人口稠密的大国,国中却被白起杀的连农耕的农人都凑不出来。

        现在秦国盯上了赵国,我实在是为您感到忧虑啊。

        秦国有灭亡韩魏的能力却没有这样做,难道是因为他不愿意吗?

        实际上是为了迷惑您,让您看到这天下之间还有这许多的国家,这样您才会和他结盟。

        如果您坐视秦国得到韩魏的土地,那么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秦国的强大,恐怕您也制止不了了。

        如果白起歼灭了您的数十万军队,想必赵国的社稷就像是现在的韩魏一样岌岌可危了。

        唉。

        秦王稷派人给寡人送来了信件,说只要投降,就能够得到封君之位,但是寡人是不敢相信的。

        以秦人的信用,即便暂时封君,恐怕最后也会剥夺。

        到那个时候,生死都操持到别人的手中,恐怕连最后的尊严都不能留下了。

        还不如像是周怀王那样战死沙场,至少整个山东诸国都传唱着他的名字。

        天下之人都怜悯他,诸子百家都赞扬他。

        亡国之君能够得到这样的评价,应当满足了。”

        这封信一出,整个赵国朝堂都为之一惊。

        不知不觉中,整个天下能勉强和秦国一战的竟然只剩下赵国了。

        实际上这还是韩王恭维之语,事实上就是,失去山河屏障的赵国不是秦国的对手。

        但赵国现在不得不战,因为韩王说的实在是太有道理

        赵国大将廉颇,用兵稳重,尤其擅长守御和构筑防线。

        他曾经对左右说过,“若是旧土还在赵国手中,哪怕秦国举国来攻。

        只要粮草足够,吾能使秦军一步不进。

        即便是孙武和吴起在世,也不可能攻破我所构筑的防线。”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赵国旧土几百年了都没有收回来,赵国面对秦国只能组织一条防线,战争就会变成兑子的游戏。

        而赵国,兑不过。

        而且赵国的粮草也顶不住。

        秦国有渭河平原和经过数百年开发的蜀国平原,还有强夺魏国的大片土地,粮草起码是赵国的三倍。

        赵王是非常善于接受别人引导的人,看了这封信,立刻就要和秦国开战。

        在蔺相离开之后,廉颇就是整个赵国朝堂的第一人,而且还是久经沙场的大将,赵王自然点了他的名字。

        “廉卿,秦国狼子野心,还请您出战,和秦国一较高下。”

        “是,王上!”

        虽然心中悲观,但是身为大将,廉颇自然不会畏惧战争。

        尤其是面对白起,廉颇并不认为自己比白起差,只不过白起所在的秦国国力实在是太强了。

        第169章 王侯将相,黎民百姓,终有一死

        浓郁到极点的墨色的乌云铺满了整座天空,没有一丝的光亮能够从中透下,就像是九天要压垮人间一般,几乎要触及到人的头顶。

        天地之间静悄悄的,花草虫鸣之声半丝也无,万籁俱静之中,只有逐渐增大的风声,从轻轻拂动衣角,渐渐地人甚至都站不稳了。

        “滴答滴答。”

        指甲盖大小的雨滴落下来,很快就化作了铺天盖地的雨帘,落在山间融入了山泉之中,然后汇聚成小溪向着山下流去。

        雨声之中隐隐约约能听到几个人在说话,带着明显的楚国口音,声音之中带着些许的焦急。

        山洞之中,坐着四五人,装束都很是简陋,颇有昔年墨者的意味。

        这几人都很是年轻,眼神之中时不时有光闪过,锋锐异常。

        身形看着精壮干练,个个手臂上的肌肉都高高隆起,皮肤则是风吹日晒的黝黑,手上满满的都是老茧。

        若是长年待在军伍之中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军中神射手。

        众人之中最年长的黑面男子抚摸着身旁的强弓劲弩,喃喃道:“这雨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

        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事不知道进展到什么地步了,希望我们出现的不要太晚。

        吾一定要手刃白起才能告慰父母兄长的阴灵。”

        他全家一十七口只剩下待在江东之地的兄妹三人,但凡是在郢都的亲人,全都死了,死在那一场大败之中。

        不仅仅是亲人的伤亡,所有的财富也都随着一场大水而烟消云散。

        倘若不是还有一个姓氏可以依凭,他恐怕就要彻底沦为庶民,死后祖先也要为之蒙羞了。

        杀死白起的人将会获得五十里的土地,这是楚国王室向整个诸夏所发出的悬赏令。

        不知道多少人前往秦赵的战场,然后被这场大雨困在山中。

        若是找不到好的避雨点,在这个发烧基本等同于死亡的时代之中,恐怕不少勇士都会直接死于这场雨中。

        众人纷纷垂首道:“太一素王在上,至高的神明将会保佑我们。”

        楚国巫祭的传统本就非常的浓厚,楚人好鬼神之说,更是闻名诸夏。

        左徒屈子流传诸国的诗歌之中,对神灵极尽的赞美和歌颂,洛国公室很是喜欢,称赞它为“楚歌之美,诗之后,无出其右”。

        尤其是素王加入楚地的信仰之后。

        这是唯一一位真的有大量神迹曾经显现的先祖神灵。

        经过楚国王室一宣扬,楚人就更是笃信鬼神之事。

        “素王将会与我们同在。”

        一个口音明显不同于楚人的声音响起,他自然不是楚人,而是洛人。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