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些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刘伶抱着酒坛子吨吨吨,“来,喝酒!”

        今天,是竹林七贤的聚会。

        刘伶喝得蒙头大醉,阮咸坐在对面弹琵琶,向秀在吹笛,山涛在低头整理衣衫,王戎在……抱着钱箱数钱。

        “王阿戎,你什么时候过来的?”

        阮籍懒洋洋地翻了个大白眼:“见到了讨厌的家伙,晦气晦气。”

        又一次惨遭嫌弃的小弟王戎:“……”

        每天都觉得自己活得像竹林七贤的团欺!

        阮籍:自信点,把像去掉,你就是。

        王戎忍气吞声地问道:“天幕一出,世间必将大乱,诸君可有什么打算?”

        嵇康淡笑一声,语意清凉:“这世间又何时太平过?”

        王戎一怔:“叔夜的意思是……”

        嵇康寂然仰望着天幕,看着那一句“十万军民齐投海,崖山之后无衣冠”,心中忽然有一些东西涌了出来。

        他这个人,过刚易折,皎皎易污。

        当年司马昭让他出仕,他不愿为当权者所用,所以一言不发,冷笑而去,引得司马昭勃然大怒。

        后来,就隐居在这竹林中。

        竹林七贤,绝非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谪仙,而是喋血乱世中,为了明哲保身,不得已而为之的风流疏狂。

        可是,有些东西,是不论学着明哲保身多久,都沉积在骨子里,永远无法消去的。

        他为何而弹琴,为何打铁铸剑,又为何,不愿留在红尘间?

        只因,年少的热血,高歌,道义,与坚守。

        热血难熄,高歌难断,道义难绝,坚守难灭。

        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想为无力的弱者拔剑一战。

        他消沉半生,归来依旧是当年萧疏轩举、朗如日月的少年。

        嵇康收回了目光,忽而微微一笑:“你知道么,《广陵散》原名《聂政刺韩曲》,本是聂政杀韩国宰相的曲子。”

        一曲终了,聂政抽出琴中剑,见血封喉。

        举世无人哉,剑出而不悔!

        青年抱琴而起,衣衫袅袅,消失在了竹林深处。

        王戎一脸懵逼:“他说啥?”

        就不能好好说话吗,非要当谜语人?

        阮籍却已经明白了好友的意思,霍然起身:“王阿戎,速速备车,我们陪他入京去见司马昭。”

        “啊”,王戎惊呆了,“为什么又是我?”

        阮籍翻了个大白眼,没好气道:“因为你最有钱!还不快去!”

        王戎无奈,行叭,他就是被欺负的命。

        ……

        大唐贞观位面。

        这个年代,将星云集,阵容实在是太华丽了。没有几个灭国的战绩,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程咬金,秦琼,尉迟敬德,李靖,薛仁贵等人,正围坐在一起讨论崖山海战。

        程咬金拍案而起:“什么崖山海战?呵呵,到俺老程手底下见真章!”

        秦琼双手叉腰:“放马过来吧,我戎马一生,威震天下,谁敢与我一战!”

        尉迟敬德哼了一声:“想当年我勇冠三军,夺槊三条的时候,何等痛快,今日岂能畏惧不前!”

        李靖微微一笑:“臣横扫突厥,用兵如神,未尝一败,倒是挺想尝试一下这个【崖山海战】新挑战的,毕竟一直高坐神坛也很寂寞啊。”

        薛仁贵:“……”

        救命,你们到底是怎么想出这么多骚话的?

        这时候的他,尚未做出日后那些惊世战绩,还是个白衣小透明。

        他长得十分俊秀白皙,斯斯文文,甚至有几分柔软,此刻抿起唇微笑,更像是一个书生士子,而不是征战沙场的名将。

        众将看着这个小后生,目光中纷纷流露出鼓励之色。

        薛仁贵沉默了好半天,终于憋出来一句:“试试就逝世?”

        众将:“……”

        不愧是你,小薛,人狠话不多。

        唐太宗走过来,看着自己的爱将们,满怀欣慰:“朕得将才如此,今日大事必成!”

        他安静地等了三秒。

        一,二……

        到第三秒的时候,魏征果然站出来给他泼冷水:“臣并不这么认为。”

        李世民:“魏卿有什么想补充的?”

        “陛下请看这天幕”,魏征指着一行字,“【十万军民齐投海】,十万人马,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股极为强大的战力,最后却一齐投海了。”

        他看着全场:

        “这证明什么?证明他们从将领到士卒,全都已经心如死灰,自认为完全没有任何胜算!”

        “但凡有一点希望存在,十万大军必然会选择其他方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怎么会全都去投海呢!”

        李世民神色顿时严肃了起来。

        是啊,十万人。

        李靖凭借一万人,就轻易扫平了东突厥,何况是十万人!

        他们即将要对战的,究竟是怎样一股可怕的强大力量啊,居然让十万人全都放弃挣扎,自寻死路!

        难道是天兵不成?

        众人也面面相觑,陷入了沉默。

        ……

        大宋,建隆位面。

        宋太祖赵匡胤望着天幕上的【大宋最后光辉】字样,目瞪口呆。

        “什么?我大宋亡了?”

        在短暂的沉寂后,他勃然大怒,抄起了手边的盘龙棍:“小兔崽子,看看你干的好事!”

        次子赵德昭本来正坐在一边,观看天幕降世,看得津津有味。

        没想到,忽然天降横祸。

        大宋要亡了!

        这时候的他可不知道,在未来,会发生一场烛影斧声。他爹太祖暴崩,即位之人却根本不是他,是宋太宗赵光义。

        而他,则在二十九岁的时候被逼自尽。

        赵德昭现在下意识觉得,天幕上这个什么小皇帝赵昺,必然是他的子孙后代。

        事实上,这么说倒也没错。

        因为赵光义这一脉的后人中,宋高宗赵构无子,后来帝位兜兜转转,确实又回到了赵德昭这一脉手中。

        “不是吧……”

        赵德昭一瞬间毛骨悚然,跳起来,赶紧往外跑:“父皇,消消气,我的子孙他们也是你的子孙啊,这可不能怪我,责任真不在我身上!”

        “站住!”赵匡胤在后面怒斥,“朕保证不打死你!”

        赵德昭溜得飞快,把多年间在军中锻炼出来的身体素质全用上了。

        没办法,要是被他爹逮到,他真的会皮开肉绽的。

        赵匡胤是一位战力爆表的开国之君。

        棍、斧、锤、拳,四项全能,一条棍棒打下四百座军州,太祖长拳三十六势,天下难觅敌手。

        可能也就是因为他太能打了,把老赵家的武力值全都用光了,才导致后世的大宋,出了那么多怂萌怂萌的软骨头皇帝。

        此刻,赵匡胤抓到了赵德昭,把人狠狠修理了一顿。

        赵德昭委屈地争辩道:“父皇,那是我的子孙,又不是我自己,都隔了不知道多少代了,这能怪我么……”

        赵匡胤眼一瞪:“闭嘴!”

        赵德昭不争气地一哆嗦。

        出乎他的预料,他爹这次倒没急着再动手,只是仰头看着天幕,若有所思道:“老天给了这一次机会,挽救大宋灭亡。若情况合适,德昭,朕当带你同去崖山。”

        赵德昭:!!!

        拳头硬了,等弄清楚缘由,他一定要把那个亡国的不肖子孙拎出来暴打一顿!!!

        ……

        相比起时代靠前的各个位面。

        宋朝之后的那些朝代位面,占据了大量的信息优势。

        毕竟,对他们来说,【崖山海战】是早已经发生过的事。

        皇帝们纷纷召集文武大臣,拿出《宋史》等资料,仔细研究崖山战况,务必要将每一个细节都抠得清清楚楚。

        这里边,信息优势最大的,还得是洪武大帝朱元璋。

        别人都是看史书,难免有偏差,而朱元璋,却直接找来了一个亲历者!

        此刻,在应天府大殿内,一名白发苍苍的老翁被搀扶着带了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