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92节
书名: 始皇家的好圣孙 作者: 三月啦 分类: 穿越

        始皇帝接过几卷竹简,最先看到的还是赵泗不堪入目的字迹……

        不过好在始皇帝已经习惯,略过不堪入目的字迹以后,始皇帝细细看去。

        各地粮种分配,分配缘由,写的一清二楚。

        虽然还有一些赵泗难以察觉到纰漏,但是无关紧要,赵泗仅凭各地往年奏折做到这个程度已经给始皇帝省了大半功夫。

        至于字迹也可以忽略,粮种调配是要始皇帝亲自下令的,需要重新篆录,细节之处也需要重新补充一下,不过费不了什么时间,毕竟赵泗已经做好了基础工作,最多半个时辰,就可以盖印通过驿站将粮种分批送于地方。

        “不错!”始皇帝笑了一下,将赵泗几天的工作成果放在一边。

        “看看这些……”始皇帝将一堆竹简推给赵泗。

        “倘若看不明白,再找找会稽往年间的奏折。”

        始皇帝推过来的,是上午的时候让赵泗找的会稽郡去年一年的奏折和赋税报告。

        赵泗不明就里,沉下心来观看。

        “没毛病啊……政绩中等偏上,赋税情况也不错。”赵泗看着,中规中矩,挑不出来太多毛病,奏折汇报也多以简练为主,数据清晰有条,没有模糊不清。

        不过始皇帝让自己看肯定是有深意,赵泗想了想,又找来会稽县往前几年的奏折。

        “也没问题啊……郡守殷通,齐人,郎官出身,从郎中令下放地方,履历也很干净……”赵泗揉了揉眉心。

        赵泗只得继续往前几年找……

        但是整体上来说,会稽郡的奏报都没什么问题,很中规中矩,盗匪也抓了,人口也增加了,粮食产量也稳步提升了,赋税也按时交了……

        政绩算起来应该是比较不错的,有小盗而无大乱,赵泗总体上来说,还是能够给出一个良好的评价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赵泗满是疑惑。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就算不能归秦,兄也能找到我们!

        赵泗一整个下午都在看关于会稽近几年的奏表和赋税情况。

        奇怪的是,找不出太多问题,一些小问题无伤大雅,盗匪出没是政策问题,就秦朝目前的高赋税和徭役,要是哪个地方没有盗匪赵泗才不信。

        其余方面,会稽表现良好,灾荒年粮食也有减产,气候好粮食也有增益,平均亩产稳步提升,各方各面都做的不错,包括府库财务统计,赵泗核对了好几次账单甚至亲自验算了几次,纰漏倒是有,数据确实没有完全对上,但是误差不超过三位数,这个误差在古代是极为正常的。

        哪怕是现代账单核对,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精确到个位数。

        这些都是会稽那边封存的账单,每年于本地备份一份财务报表以后,将原档发至咸阳封存。

        越是如此,赵泗越觉的不对劲,始皇帝让自己看肯定是有问题,最起码是始皇帝觉的有问题,不然没道理丢给自己看,甚至还让自己多找找往前几年的情况。

        赵泗找不到问题,只能继续往前几年的档案去找。

        只不过再五年往前,封存档案就不是留置在始皇帝的办公场所了,需要赵高进行协调。

        抬眼看了一下天色,太阳已经缓慢落下,到了一天的收尾时间。

        赵泗也只能暂时先行放下,陪同始皇帝进行晚间锻炼。

        “陛下政务可料理妥当?”赵泗特意问了一下。

        始皇帝点了点头,虽然说减肥餐的味道乏善可陈,但是别的不说,赵泗这小子来了以后,始皇帝确实精力充沛,处理政务的效率大大提升,中午睡个午觉,一整天都不会出现精力不济的情况,思路敏捷而又通畅。

        甚至于,今日忽然发现会稽郡的端倪,也是建立在最近身心愉悦,思路通畅,记忆力大幅度提升以后,以往因为重重心事堆积于边边角角的记忆被始皇帝回忆出来以后才发现的。

        会稽……可是楚地啊!

        楚王曾言,我蛮夷也!

        这话倒是不假……

        秦国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也被中原国度排斥,甚至于被视为虎狼之国,被鄙为蛮夷,但是秦国本身就是建立在西戎的国家。

        秦国起家之时,只有周王的虚封,给秦国画的领地是犬戎的地盘,秦国的崛起离不开对西戎的兼并和吸纳融合,和中原国度有所区别很正常,但是秦君,那是正儿八经的中原血脉。

        楚国就不一样了……

        楚本蛮夷……

        是后来形成势力以后,周王需要楚人臂助,故而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所以楚国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喊出那句我蛮夷也!

        楚国在成为诸侯国以后,渐渐被中原文化同化的同时,保留了大量的蛮夷习俗。

        秦国的行同伦,针对的就是各地区不合时宜不合规范的陋习陋俗和野神信仰以及祭拜。

        楚人本就血勇,蛮夷习俗又最深,在行同伦制度的执行之下,按道理来说,会稽郡附近,应该会遭受强烈的针对和对抗。

        会稽附近的楚国旧豪强可不在少数……以项家为首的旧豪强,甚至在当年能撑起楚国的半壁江山。

        问题就出在这里,殷通上任以后,他的所有政策进展都十分平稳,尤其是行同伦执行之时……

        并非没有抵抗,会稽郡奏表之中也提起过对抗,但是最后还是准确无误的执行了下去。

        稳!

        太稳了!

        会稽的政绩绝对算不上十分优越,也算不上差。

        在这个本该有强烈反抗声音存在的地区,殷通在没有任何大动作的情况下,居然能够保持和咸阳政令一致。

        只有两个可能,要么是殷通手腕太强,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法收服了楚地豪强,要么就是殷通和某些楚地豪强达成了利益一致。

        始皇帝精力恢复正常以后,敏锐的捕捉到了不对之处……

        当然,更显著的提升的是始皇帝的效率。

        以往一天下来精疲力尽才能处理完的政务,现在大半天时间就能完全处理干净,而且还有结余时间锻炼身体吃饭睡午觉。

        甚至让始皇帝有一种自己恢复了年轻之时的错觉。

        当然,很显然这只是错觉。

        举着赵泗给自己准备的特质哑铃的始皇帝很快就已经大汗淋漓。

        好在,一身劲装重新束发的始皇帝不必担心大汗淋漓而形象尽失。

        考虑到始皇帝白天要处理公务,故而大负荷运动都放在了傍晚。

        在和夏无且密切沟通以后,热身运动,以及拉伸运动,二者相互补充,现代运动和古代医学的相互配合,弄出来了类似于五禽戏又不同于五禽戏的热身运动,充分活动每一处筋骨激活全身以后,就是赵泗熟悉的范围。

        平板支撑,屈膝卷腹,短程速跑……

        始皇帝现在身体情况比较特殊,这个时代比较传统的操练剑术武艺现在还急不来,得等到始皇帝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好。

        直至始皇帝真真切切的筋疲力竭,差不多濒临极限的时候,赵泗才停止下来,尔后帮助始皇帝进行肌肉放松和辅助拉伸。

        不经放松拉伸贸然入睡,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

        赵泗的揉捏手法是专业的,突出的就是一个酸爽,始皇帝硬汉一个,愣是一声不吭。

        直至完成,陪同始皇帝锻炼的赵泗也满头大汗,任务结束的赵泗一溜烟的离开。

        只剩下始皇帝面目怪异的揉了揉筋骨肌肉。

        确实很累,但是始皇帝也切切实实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真的在好转,璞玉光环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改善来的太过于直观了,而且对于锻炼还能起到一定的增益,这也是短短几天,始皇帝身体大提升的主要原因。

        不过体重减下去,体能恢复上去,是一项长期工程,始皇帝目前处于新手福利期,倒也不必太过欣喜。

        出宫后的赵泗,一路驾车疾驰……

        赵泗急着回家开小灶……

        没办法,宫里的饭食淡出来个鸟,始皇帝特意要求,赵泗只能陪着始皇帝一块受罪,好在晚上可以回家开小灶。

        现在赵泗在宫中都是只吃半饱。

        回至家中……却不料驺奉已经早早在此等候,不仅驺奉,还有赵泗的老熟人,荆。

        赵泗眨了眨眼睛看着驺奉身边侍立的荆差点没认出来。

        眼下的荆……怎么说呢?

        爵至不更以后,荆的脑袋上已经从包巾变为板冠,而且身上的衣服也不再是短打打扮,而是换成长衫,整体打扮略有齐地特色,看起来带着三分文气。

        只不过配上荆黑黢黢又精干瘦小的身躯,略有三分怪异。

        “先生?荆?这是……”赵泗踱步靠近,先是给驺奉行礼,尔后把住荆的臂膀拍了两下。

        “三日之前,我已拜先生为师,随侍左右,请教学问。”荆脸上带着笑容,同样把住赵泗的臂膀。

        “好事!这是好事,刚好我还没吃饭,不若一块宴饮,以做庆祝!”赵泗笑道。

        荆在船上是赵泗的忠实小弟,也算是船上的二号人物,赵泗一看就知道驺奉这是哄不住自己转而把荆给哄入阴阳家门下。

        不过这也算是双向奔赴,以荆的身份,想要拜师百家的顶尖人物,怕是有很大的难度……

        对于大部分只是普通黎庶出身的船员而言,能够学得阴阳家的学问,已经足够他们受益终身。

        尤其是荆,拜师驺奉,日后若是学业精进,开宗立派,也未尝可知。

        这个时代,终究知识才是最珍贵的东西,驺奉的教学水平赵泗领教过了,值得肯定,荆能够拜师驺奉,不客气的说,是荆的福气。

        赵泗本来就打算开小灶,碰上这种喜事,又有客人拜访,心中高兴,干脆吩咐多弄几个菜,备好酒水酪浆,尔后引使女出来奏乐起舞,于亭间相席而坐。

        “明日陛下就要召开朝议。”

        驺奉起了个话头……言谈之间不言而喻,大秦第二次海上探索,要伴随着这次朝议,正式开始。

        朝议之上确定以后,荆这一批人以及阴阳家弟子,以及和赵泗一同归来的船员们,大多数都要奔赴海上……

        “兄……是这样……眼下船员们大多已经汇集于咸阳,兄不能同去,实为憾事,下次我等归来,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我等想要宴请兄……”荆缓缓开口,眼中满是深沉。

        “你打算去近海还是远海。”赵泗闻言,放下筷子,直勾勾的看向荆。

        “都去……扶桑徐福事定以后,会以我为主,探索远海。”荆抿了抿嘴。

        近海和远海完全是两个概念,近海的威胁只有一个扶桑,一个徐福。

        把徐福料理掉,能够对大秦形成的威胁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大秦还可以随时投入支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