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独宠夫郎 第492节
书名: 独宠夫郎 作者: 不曾阿 分类: 穿越

        得知了盛时毓的种庄稼计划,三个小家伙改为在自家暖房里种蒜苗大葱等好生长的绿叶菜。

        等长大了就卖给自家的铺子,也能换不少小钱钱。

        三个小家伙在忙着挣钱的同时,不忘继续向黎荞陶竹撒娇,怎么舍得丢下这么可爱活泼聪明乖巧的小宝宝呢?

        要出门那么久,都不会想他们嘛?

        呜呜呜。

        黎荞和陶竹被他们仨随时随地的撒娇弄得哭笑不得,陶竹首先动摇了。

        他的确舍不得三个小家伙,若是长达四个月甚至半年不见,那他得牵挂的整日遥望盛京。

        咳,三个小家伙反正年纪小,就算是加上行李,那占两个舱房就行了……

        不过,这话他没和黎荞提,免得黎荞为难。

        今年的自行车比赛照常举行。

        虽然盛时毓已经超龄,但规则是黎荞定的,他根据盛时毓的日常表现,将参赛年龄规定在十三岁之内。

        如他所想的那般,盛时毓又拿了第一名。

        这一次严家小孙子能参赛了,可又得了第二。

        气呼呼了一会儿,他又高兴了起来,蹦到黎荞跟前询问他什么时候能拿到最新款的自行车。

        因为黎荞拿杜仲胶研究车胎的事已经传出去了,他超期待的。

        农历十一月初,盛京下了一场小雪,雪很小,太阳出来半日就化没影了。

        五日后,盛鸿接到了原河省突降大雪的消息。

        雪很大,足足下了两天两夜,积雪已经有两三米厚,比房子都高,是百年一遇的大暴雪。

        现在原河省整个省都在忙着扫雪自救,与原河省相邻的暨北省、绘安省、北湖省、西山省的一些县城,这些知县组织人手进入原河省帮忙扫雪。

        盛鸿接到奏报后,见惯了大场面的他心情沉重了好几日。

        冬小麦刚种下去,这么大的雪,绝对要把尚未钻出地面或者是刚钻出地面的小麦苗给冻死或者是压死。

        一省的小麦白种了!

        更别说还有房屋被压垮造成的伤亡了。

        整个原河省,河西府最富裕,银钱的损失可以承受。

        但原河省的其他府实力远不如河西府,朝廷得组织受灾。

        唉。

        黎荞陶竹一众人也忧心不已。

        得知消息的当晚,黎家众人除了小孩子,旁的人都有些失眠。

        特别是黎荞和陶竹,两人除了担忧,还有疑惑。

        高志远没说盛平十七年冬原河省有这么大的雪啊!

        两人面对面侧躺在被窝中,皆眉心紧皱,沉默了片刻,陶竹带着几分不确定道:“会不会是上辈子根本没有这场雪?”

        “肯定是。若是有这场雪的话,高志远肯定早就惦记上了,他一直想拿天灾换功劳。”

        黎荞神色凝重。

        高志远的小册子里只提到盛平十九年有一场雪,当时高志远娘俩儿差点儿被冻死,就跑去找陶竹想借点粮食棉衣,但陶竹放狗咬跑了这两人。

        而且高志远紧跟着又写了盛平二十年时的大旱,既然这娘俩没在盛平十九年被冻死饿死,那说明盛平十九年的大雪没有酿成雪灾。

        但今年这一场大雪灾是从哪儿来的?

        高志远没提,这说明上辈子时根本没有这一场大雪。

        “算了,不想了,就算是这辈子的事与上辈子不一样,但无非就是各种自然灾害一块来,我不信老天爷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轻叹一声,黎荞伸出手轻轻揉了揉陶竹皱在一块的眉心:“别担心了,圣上已经征调附近的大夫前去帮忙了,药物、棉衣、煤炭等也都送过去了,咱们只能等消息了。”

        陶竹闻言抿了抿唇,轻轻嗯了一声。

        是啊,现在只能等原河省的消息了。

        不过……

        他抓住黎荞放在自己眉心的手:“这次咱们捐了十万两银子,虽然咱们家底厚,但也架不住这样每年捐几次。要不,你把肥皂做出来?”

        “肥皂?”

        黎荞一愣,犹豫了几秒钟,他嗯了一声:“好。”

        按照高志远所写,盛平二十年平城还会出现大旱,旱到庄稼颗粒无收陶竹出面施粥。

        这辈子平城出现大旱灾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万一还是出现了,那他还得继续捐银子。

        毕竟是他和陶竹的老家,他不能捐的太少。

        还真得搬出肥皂挣钱了。

        当黎荞一步步“做试验”时,另外一边,原河省雪灾的最新消息源源不断传入盛京。

        虽然整个原河省都下了暴雪,但暴雪中心是河西府,河西府的积雪比别处厚了半米。

        但好在整个河西府的人是见过大场面的,上次的蝗灾众人都没慌,此次众人依旧没慌。

        当时大雪下个不停,为防止积雪压垮房屋造成伤亡,人们定时上屋顶扫雪。

        而且河西府的百姓比较富裕,很多人家如三柳村那般,盖的都是青砖大瓦房,比较结实。

        所以,河西府没出现什么人员伤亡。

        房屋也牢固。

        但田地里的庄稼肯定毁掉了。

        目前河西府田知府派了河西府的地方驻军红巾军清扫积雪。

        至于其他地方,比河西府要惨,虽然百姓们也不断的上屋顶扫雪,但依旧有不少房屋被压垮,死伤人数不小。

        好在当地官员都谨记着史总督由三省总督直接降为一府知府的事,他们在大雪刚开始下时就安排人手一日十二个时辰清扫官道,免得道路被封,与别地的联系中断。

        官道没有被封,等雪停了之后,就派人深入各乡镇、村落统计伤员人数,安排大夫。

        但大夫太少,所以伤员救治的比较慢。

        压垮的房屋也统计出来,按户补偿,具体补偿多少银子,得看当地官府账面上的银子。

        包括发放种子,也得根据当地财政量力而行。

        这些措施挺有效,很能安抚百姓,虽然是百年一遇的大雪灾,但百姓情绪还算稳定。

        还有,黎荞之前拜托庄丰收收购棉花,但当时他没有想好将棉花用在何处,因此就先囤了起来。

        这三年来他收购了不少棉花,偶尔由庄丰收发给无衣可过冬的穷人,余下的大部分还在。

        他写信给已经回到平城的庄丰收,请庄丰收把这些棉花全捐给原河省其他府,由当地官员发放给受灾的百姓。

        ……

        总之,在当地官员积极救灾+朝廷拨款+民间募捐的种种措施下,原河省大雪并没有酿成民怨,百姓对朝廷依旧依赖。

        这个结果让盛鸿的心情好转了一些。

        没闹出乱子就好。

        他再次庆幸不已,幸好他逼出了不少能干实事的官员,这给他省了多少心呐。

        不然的话,他这会儿肯定辗转反侧。

        看看这几年的形势,大盛若是没有他的怪题政策,那得出现多少流民啊?

        当初他出怪题时,他父皇不是很支持他,觉得有点儿戏,而且太逼迫天下读书人了。

        读书人平日里苦读四书五经三史三传已经超级累了,还得费神去学如何治灾判案,这太耗神了。

        但事实证明,他的怪题政策是对的。

        人的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

        天下很多读书人达到了他的要求。

        只要地方父母官在这种波及到一地百姓的天灾上不出错,那大盛江山就会稳固。

        平日里地方官员就是收点儿贿赂,制造点儿冤假错案,那也不至于闹出大的民怨。

        他可真英明啊。

        自我夸奖之后,面对着空了不少的国库,他又忧愁上了。

        一年之内,先是浙海省台风,如今又是原河省大雪,虽然他可以募捐,但募捐占小头,大头是国库出的。

        再充盈的国库也经不住这般折腾啊。

        得省着点花钱了。

        思虑了两日,盛鸿有了新决定:明年的南巡,船队的船只不超过百艘。

        随行的勋贵、官员少一点儿,禁军少一点儿,杂役也就少一点儿,连带着运输船也能省下不少。

        这里少一点儿,那里少一点儿,加到一起,那就能剩下他不少口粮。

        而且,这几年天灾不断,他这个皇帝却是大张旗鼓的去游玩,这说不定会引起民愤。

        他得低调一点儿,就如同盛钧那般,少带些人手,轻车简从。

        盛鸿的决定,让黎荞哭笑不得。

        他真没想到盛鸿竟然在这方面省钱。

        但盛鸿既然这么做了,那众人只有乖乖听从的份。

        二皇子见状,又找上了盛鸿,想要随行南下。

        盛鸿的第三道题目,二皇子抽中了原河省。

        但二皇子为了表明他对皇位真的没兴趣,一直在积极摆烂,此次原河省雪灾,二皇子只捐了一万两银子。

        现在盛鸿为了省钱削减了船只数目,二皇子表示如果让他随行,他可以承担船只一半的花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