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李善仁皱起眉头,这魏关有诡辩之才,果然名不虚传,这句话不仅确凿,还诛心呐!

        若是说不好,传出去,不仅自己有麻烦,怕是还会累及吴王。

        见李善仁迟疑,魏关又继续道:“看来韩国公也是明白的,吴王虽然做了一些值得为人称赞的事情,却任然不足以任这个考官。

        历年来,这主考官,无不是德才兼备,是深受同僚和百姓信任的。

        德自然不用我们说,这才也是一部分。

        吴王可有什么大才,让我等学子叹服?

        纵吴王有战功,可这是科举,不是考武举。

        就算是武举,要排资论辈,也轮不到吴王。

        要知道,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也!”

        “说的好!”詹同不由的喊了出来。

        他们身后一众学子更是神情激动,显然都非常认同魏关之言。

        “说的好,既是科举,那就要用文人的方式来选举主考官!”

        “魏师说的在理!”

        宋廉也满意的捋了捋胡须,笑眯眯的看着李善仁,“韩国公,民意难违啊!”

        这会儿功夫,周围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几乎将周围围的水泄不通。

        都是看热闹的。

        李善仁正想反驳,就看人群分开一条道来,人群中也变得吵杂起来。

        他定睛一看,为首走来的,不是李颜希还能是谁!

        看到李颜希走过来,李善仁松了口气,眼下吴王府就他一人,要对付这几百人,还真不容易。

        而且,李颜希还带着一群人来的。

        他眼神轻蔑的看着众人,随即将目光投向李善仁,拱了拱手,“百师兄!”

        李善仁拱手还礼,便见李颜希见目光投向魏关,看着这位昔日的好友,他先是叹了口气,旋即指着他道:“你之言,简直一派胡言!”

        魏关看着李颜希,虽说对方现在已经不再大本堂传授经典,可对方仍是天下有数的大儒,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且人家现在是文学报的主编,其影响力,比宋廉都要大。

        “愚庵兄,我如何一派胡言?”

        “你说太子坠马罪在吴王,不是一派胡言是甚?”李颜希冷声道:“吴王殿下自幼跟着太子长大,兄弟二人关系多好,就不用老夫多说了。

        太子坠马,这的确是所有人痛心的事情,可你若将所有的罪过都抛给了吴王,那就太过偏颇了。

        常言道长兄如父,太子殿下上尊君父,下护幼弟,你却口口声声在外大肆宣扬,岂不是要坏了殿下的名声?”

        “狡辩,你才是真正得一派胡言!”魏关生气道。

        “我是不是狡辩,你心里清楚,但是我知道,你们包藏祸心,企图挑拨太子和吴王之间的兄弟情义。

        太子尚且不说,你们还在这里纠缠不清,不是挑拨是什么?”李颜希冷声道:“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你......”魏关指着李颜希手都在发抖。

        李善仁差点没笑出来,这老匹夫,没想到诡辩也是一把好手啊。

        这样一来,就避开了痛点,还立住了脚跟,果真妙也!

        “我什么我?难道我说错了?”李颜希一甩袖子,冷哼道:“你们说要用文人的方式来推举主考官,难道文人的方式就是让你们聚众闹事?

        你们难道想迫害当朝亲王不成?

        还是说,你们打算裹挟民意,意图谋反?

        陛下,太子,当朝左相都同意的事情,你们有什么资格不同意?

        还是说,你们比那三位还要大,你们的想法比陛下太子,他们的想法更重要?”

        此话一出,魏关脸色瞬间就白了,这帽子一顶比一顶大,任何一顶都不是他们能承担的了的。

        “李颜希,咱们是就事论事,是找吴王商议,并不是裹挟民意,又谈何迫害吴王。

        至于谋反,更是无稽之谈,你少给我们下套!”宋廉冷声道:“陛下太子的想法自然最大,但是我等臣子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那自然是为君主补漏拾遗,若是连这点觉悟都没有,那还当什么臣子,不如回家种地!”

        “宋师说的有理!”

        见宋廉扳回一城,众人也是不住的欢呼,助长威势。

        李颜希却是淡淡一笑,“你们无法说服陛下和太子,便来吴王府闹事,这便是你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吗?

        老夫又学了一招了,日后要是陛下和太子的提议与老夫不和,那老夫也有样学样,就叫上一群人去闹事。

        美名其曰,补漏拾遗。

        你们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愚不可及也!

        你们都是朝廷的名臣,文坛的领头羊,却带着学生来闹事,教坏孩子,给后人做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日后必然遗害万年!”

        “老夫等人今日既然来了,就不怕被人骂!”宋廉道:“这是科举,不是武举,考官必然要德才兼备才是。

        好,就算吴王有德,有战功,可才能平平无奇也!

        早年间,吴王不学无术,甚至写字都犹如鬼画符一般。

        这等人若是出考题,天下谁人服气?

        日后这些从天下各地来的学子提起这一次的恩科,便会忍不住的嘲笑。

        他们会笑我大业无人也。

        恩科的意义是为朝廷广收新才,以展现我大业的广阔胸怀也。

        难道我们说的有错吗?

        我们做错了吗?

        我们做的这些,在你李颜希的眼里,就都是愚蠢的?

        好,就算这些在你眼里是愚蠢,可在我们眼里不是。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夫也不会企图说服你。

        你为吴王师,又为吴王丈人。

        于情于理来说,你都应该为他说话。

        可老夫等人从来都不是为了一己私欲,所以这件事,你也好,韩国公也好,都得避嫌不言。

        否则,如何服众?

        你问问其他人,问问百姓,服众否?”

        话落,周围的百姓交头接耳起来。

        有不少人都觉得宋廉说的有道理。

        李颜希也皱起了眉头,这句话可不好回答。

        这句话不但把所有的话圆了回来,占据了大义,还裹挟了民意。

        回答不好,后续其他的事,就不用谈了!

        宋廉本以为这一番话是绝杀,正暗自骄傲。

        可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服,我方某人,第一个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