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清穿) 第69节

        “罢了,你想去就去吧。”

        “皇阿玛,你都说浙江官场凶险,你不给儿子保命的东西?”胤禟见皇阿玛松口,开始提条件了。

        “你要什么?”

        “砍头的宝剑、一支八旗军,十二弟、十弟、十四弟身上没差事,都去浙江给我打下手。”

        “你叫他们三个去做什么?”

        “不是说了么,给我打下手。”胤禟抱怨:“您一边说没有得用的人,一边又把成年的弟弟们都闲在家,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儿子太多,管不过来了。

        “你想带就带吧,但是你不能现在走,在京城再待一个月,等你身上的伤好了再去。”

        “那也太久了,再等五天吧,五天后我出发。”五天功夫,足够他把名单上的京官都控制起来,事情都安排好。

        胤禟正想张口,康熙道:“刑部尚书会配合你。”

        “多谢皇阿玛。”

        康熙微笑,老九行事果决,真像他。

        事情办妥了,胤禟赶着出宫,康熙叫住他。

        “皇阿玛还有什么事?”

        梁九功拿出一道圣旨,笑道:“这是给勇勤公的圣旨,劳烦九阿哥帮忙带过去。”

        胤禟打开圣旨一看,皇阿玛给彭春赐谥号“武忠”。

        康熙轻叹道:“你跟董鄂增寿说,按咱们满人的规矩,朕给他三个月丧假,他不在就让副都统暂管着,叫他安心送彭春回奉天安葬,等他回来,他依然是朕的八旗护军统领。”

        “儿臣代董鄂家谢皇阿玛恩赏。”

        “去吧。”

        胤禟走了,康熙也没了胃口,他问梁九功:“朕这个儿子还是朕的吗?”

        梁九功面露慌乱:“皇上为何如此想?”

        康熙站起身走到门口,看到老九急匆匆出宫的背影,他不想看,转身进屋。

        “朕觉得,朕这个儿子,不跟朕一条心,倒像是董鄂家的儿子。”

        梁九功心里微松了口气,万幸,他还以为是后宫出事了。

        梁九功勉强笑道:“民间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嘛,也正常。”

        “正常?老三也是董鄂家的女婿,彭春停灵期间,他去过几次?”

        这……梁九功就不知道了。

        要说对江浙文人官场的了解,那三个小的捆一起都比不过老三,老九点名要三个小的给他帮把手,一句都没提老三。

        这兄弟俩,娶的还是堂姐妹,人家堂姐妹关系依然亲近,他们兄弟俩却渐行渐远了。

        民间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还有有一句,儿女多了都是债。

        “太子今日在做什么?”

        阴影走出来一个人:“回禀皇上,太子还未起。”

        康熙隐怒:“他这个太子当得越发好了。”

        乾清宫太监宫女跪了一地:“皇上息怒。”

        康熙息怒不了,这日,毓庆宫又死了两个太监。

        第39章

        董鄂家得到皇上的旨意后,虽然心里仍旧为亲人去世悲痛,但也心里轻松了不少。有皇上的口谕在,董鄂增寿这位八旗护军统领位置算是彻底稳了。

        胤祉赶来董鄂家,和胤禟前后脚进门,他到时胤禟刚宣读完圣旨,胤祉表情哀戚又高兴:“岳父这一生,也算值了。”

        屋里,觉罗氏拉着嫂子的手安慰她,胤禟和叶菁菁一块儿看圣旨,小觉罗氏和三福晋坐在一起,竟没一个搭理胤祉。

        胤祉轻咳一声,到自家福晋身边坐下:“怎么没见到都统大人。”

        “叔父和我哥哥办事去了。”

        “办什么事?”

        “明日启程送我父亲棺木出城你不知道?”

        “不停灵了?送回奉天?这个天儿路上都是冰雪,不好走吧。”

        三福晋冷眼看他,小觉罗氏握着三福晋的胳膊,笑着对三阿哥道:“伯父去世前早就安排好了,先把棺椁送去山海关,待到再过一两月路上好走了再去奉天。”

        “哦,原来如此,福晋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声。”

        三福晋微微抬头,似要说什么,小觉罗氏忙拉着三福晋起身:“堂姐,您累了吧,我陪您去后院歇一歇。”

        三福晋忍住心里那股气儿,被小觉罗氏拉走,勇勤公福晋忧虑地望着女儿的背影,觉罗氏握紧她的手,眼神示意嫂子别担心。

        反正侄女跟三阿哥这样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因为这回守灵的事侄女对三阿哥心里更气,这个关头最好什么都别说,等过些日子,心里气消些再看如何办。

        胤祉故意大声叹息:“九弟,还是你和九弟妹这样最好,夫妻之间就该和和气气,举案齐眉。”

        叶菁菁笑道:“我觉得三哥说得特别对。”

        “英雄所见略同,九弟妹也觉得我说得对,回头帮我劝劝……”

        叶菁菁打断他:“我倒是想劝,但是无从劝起呀。我一去,堂姐看到我,这不是让堂姐观彼思己,更加生气么。”

        “老话说,夫妻呀,就像照镜子,你如何对她,她就如何对你。三哥想堂姐对你好,您不如想想……”你配吗?

        胤禟赶紧截住福晋的话:“福晋,我有话要跟你说,你跟我来。”

        叶菁菁被胤禟拉走,一边走一边回头笑眯眯地对三阿哥说:“三哥忙自己的事去吧,今日府里也不忙,您不用在这儿耗着。”

        胤禟和叶菁菁夫妻走了,胤祉坐这儿也觉得没意思,跟岳母拱了拱手,找了个借口告退。

        勇勤公夫人也不拦他,还十分和气地吩咐管家送他出门,叫他有空常来。

        常来?胤祉心想,以后他大概没多少空闲来这里。

        彭春死了,董鄂增寿无军功在身,就算袭爵也会降等,以后这就不是一等公的宅邸了。

        董鄂家,以后当家做主的肯定是齐世,董鄂家就算有什么想法,以后肯定也偏着九弟,轮不到他。

        也罢,他本来走的就不是武将的路子,有没有这层关系都无碍。

        贴身太监见主子表情阴沉,他忙道:“主子,今儿外城文华酒楼有学子开文会,您可要去?”

        “赶车,爷去瞧瞧。”

        文华酒楼是外城最受读书人青睐的顶级酒楼之一,除了酒楼里来往宾客多贵人、酒楼摆设高雅文气、宴席好的独树一帜外,文华酒楼经常会给学子们散播京城和朝堂的新鲜事。

        时日久了后,除了文华酒楼自己会收集最新消息传播外,有些官宦人家爱好出风头的二代小少爷们,也爱去文华酒楼凑热闹,他们尤其喜欢那些读书人围着他们,问他们消息的场面。

        文华酒楼渐渐成了外城最热闹的热门消息集散地,一传十十传百,那些家底不错在京城等候选官的进士、举人们有空都会去文华酒楼坐一坐,听听有没有什么新消息。

        今日原本有个益州的举人出银子包了一个雅间,聚了许多读书人开文会,可文会还没开,他们就听到一个来处不详的重磅消息:

        吏部那里出了许多缺,进士、举人都可去报名,听说从九品的县主簿到七品县令、六品通判等都有缺。

        开始大家都不信,有个在京城等了快一年的举人将信将疑地走了,说若消息确实就回来跟诸兄说。

        旁人都说你快去,早去早回,我们等着你开宴。

        结果,这个举人一去不回。

        一去不回,这个事情就有点不对了,于是,又有几个去了,没去的人还吩咐自己的贴身小厮跟去。

        那小厮回来后,说消息是真的。

        顿时,文华酒楼里的举人、进士都炸了,文会也不开了,小跑着往吏部衙门赶,生怕去迟了轮不上自己。

        胤祉到文华酒楼,看到大堂里人不多,太监找掌柜:“掌柜的,那些书生都在雅间开文会?”

        掌柜的忙说不是:“听说吏部今日选官,那些书生也顾不得开文会,都去吏部候缺去了。”

        胤祉皱眉:“吏部选官也就一两个名额,那么多人都去了?”

        掌柜笑道:“这回不一样,听说官缺比以往多。”

        官缺多?不可能,他怎么没听到消息?

        “你还知道些什么?”

        “就知道这些,您要想打听补缺的消息,不如坐下等一等,那些书生忙完了肯定还会再回来。”

        胤祉装作普通书生来参加文会,掌柜就算认出了他是三皇子,也装作不认识,拿他当普通书生对待。

        胤祉今日没这个耐心等,他转身就走,上马车后对车夫说:“去吏部。”

        马车进内城,胤祉又改了主意:“算了,回府。”

        他一个皇子去吏部,跟那些书生似的找吏部小官打听消息有失体面,不如去问九弟这个吏部主理。

        九弟不知道还要在彭春家留多久,他不如先回去,明日再去九弟府上询问。

        大量官缺的消息传得很快,胤祉下午在府中没有出门,傍晚回事处收了一摞帖子送到书房。

        胤祉翻看这些帖子,十本有八本都是来打听官缺的。

        胤祉喜好和文人交游,那些文人多以没有官身的举人进士为主,这些人对官缺自然是最关注的。

        “主子,都说明儿想进府给爷请安。”

        胤祉丢开折子:“叫他们明儿下午来吧。”

        “奴才记下了。”

        “福晋回来了?”

        “禀主子,福晋还没回,应是在勇勤公府上。”

        胤祉轻哼:“福晋如今越发不把爷放在眼里了,她还记得她一生荣耀都是爷给她的?”

        胤祉心烦,叫奴才都滚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